-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自(běn zì)的意思:从本质上说,本身
垂裳(chuí cháng)的意思:指妇女垂下裙子,表示谦恭、恭敬的样子。
大圣(dà shèng)的意思:指非常聪明、有才智的人。
端冕(duān miǎn)的意思:指皇帝戴上皇冠,即登基为帝王。
合同(hé tong)的意思: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达成的口头或书面约定,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教本(jiào běn)的意思:指能够教人学习和指导人行为的经典著作或准则。
精理(jīng lǐ)的意思:精深的理论知识和思想。
九围(jiǔ wéi)的意思:围绕某人或某事物的人或事物总共有九个。
理识(lǐ shí)的意思:指理解事物、认识问题的能力。
名教(míng jiào)的意思:名教是指有名望的教育家或名师的教诲。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融通(róng tōng)的意思:指能够灵活应用知识、技能或资源,以适应不同的情况或解决问题。
三才(sān cái)的意思:指智慧、才能和品德三者的完美结合。
裳衣(cháng yī)的意思:指衣袖长而宽松的衣服,比喻言行举止不拘束、自由自在。
释然(shì rán)的意思:心情平静,心境舒畅,不再忧虑或纠结。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停机(tíng jī)的意思:停止工作或活动
万方(wàn fāng)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地域或范围。
无两(wú liǎng)的意思:没有差别,没有二样
乌兔(wū tù)的意思:指黑色的兔子,比喻外表看似普通或平凡,实际上具有非凡的才能或潜力。
一气(yī qì)的意思:连续不断地做某事,一口气完成某项工作。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元化(yuán huà)的意思:指事物经过改革、改造或转化后变得更加完善、先进或高级。
运转(yùn zhuàn)的意思:指事物运动、运作或转动的过程。
至道(zhì dào)的意思:指最高的道德准则或最高的境界。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咏怀三十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沈鍊所作,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与哲学深邃思考的独到见解。全诗以宏大的视角审视天地万物,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现象到宇宙规律,再到人类社会与道德哲学的探讨,体现了诗人对世界本质的深刻洞察。
首句“天地疑弹丸,日月乌兔飞”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天地之广阔与日月运行之迅速,暗示宇宙的浩瀚与时间的流转。接着,“一气浑且噩,运转无停机”进一步阐述了宇宙间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不息,以及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大圣观元化,端冕垂裳衣”则将视角转向了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圣贤,他们通过观察宇宙的原始状态,理解并遵循自然法则,以服饰象征道德与礼仪,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
“神融通万方,精理识九围”表达了圣贤们超越世俗,洞察宇宙万物的精妙规律,他们的智慧如同神灵一般,能够沟通四方,理解广阔的世界。
“三才一以贯,六合同其归”揭示了宇宙间的三大要素——天、地、人,通过一条统一的原理联系在一起,而六合同归则意味着所有事物都遵循同一原则,和谐统一。
“名教本自然,有无两无依”强调了人类社会的规范和道德准则源自自然,而这些规范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哲学的深刻思考。
最后,“谁哉语至道,释然分是非”提出疑问,询问谁能揭示宇宙最根本的道理,并在释然中区分对错,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与对复杂世界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观念和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宇宙、人生、道德的深邃思考与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