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其六》全文
- 注释
- 白云:白色的云彩。
山中:指山脉之中。
白雾:清晨的水汽形成的白色雾气。
水上:指水面之上。
三百里滩:形容广阔的河流滩地。
轰笛:形容笛声洪亮。
鬼神:泛指神秘或超自然的存在。
怒龙:比喻激昂的情绪或力量强大的事物。
- 翻译
- 傍晚时分,白云悠悠然从山中升起。
清晨时分,白雾缭绕,似乎从水面蒸腾而生。
- 鉴赏
诗人汪莘在这首《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其六)》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开篇两句“白云晚向山中出,白雾朝从水上生”,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白云与白雾并置,通过它们的不同生成场所——山中和水上,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生命力。白云在晚间缓缓从深邃的山谷中升起,与之相应,白雾则在清晨时分,从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腾空,这种对立统一的艺术处理,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更凸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接下来的“三百里滩轰笛过,鬼神惊倒怒龙声”则是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诗人以三百里的长滩作为背景,在这里,滩的宽广与波涛的汹涌交织出一片喧嚣。"轰笛过"四字,则如同插入了一曲雄壮的乐章,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激昂的笛声穿越长空,撕裂云霄。而“鬼神惊倒怒龙声”则是对这场景最为生动的描绘。诗人用“鬼神惊倒”的夸张手法,表现了自然之力的震慑,以及面对壮观景象时人们内心的敬畏之情。而"怒龙声"更是将这一切推向了高潮,让人感觉到仿佛在这个瞬间,大自然正以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姿态,展现它的愤怒与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精妙描绘,以及对声音效果的巧妙运用,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传达了一种超越于世俗之上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感遇二首
□趁朝参多失晓,不堪舞蹈始休官。
临危昔以头全□,惩忿今无发指冠。
醉语唐嗔狂李白,病忘汉免老师丹。
暮年感泣龙销扇,直到来生泪未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