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师(chū shī)的意思:指军队出发或学生离开师傅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焚烧(fén shāo)的意思:指烧毁、烧掉。形容火势猛烈,烧得非常彻底。
斧钺(fǔ yuè)的意思:指权力极大,掌握军政大权。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狐疑(hú yí)的意思:形容心中疑虑不定,犹豫不决。
决策(jué cè)的意思:做出决定或抉择。
雷霆(léi tíng)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威力巨大,如雷霆般的力量。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岂肯(qǐ kěn)的意思:岂肯表示“怎么肯”、“怎么愿意”的意思,用于表示对某种行为或请求的不愿意或不愿意接受。
迁延(qiān yán)的意思:拖延、耽搁
无遗(wú yí)的意思:没有遗漏,没有遗忘
昔日(xī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往日;以前
诸人(zhū rén)的意思:指众多的人,大家,所有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军事行动对抗叛乱的景象,通过“昔日初闻寇”开篇,迅速地展现了对敌人的反应和战斗的紧迫感。"诸人早出师"表明的是军队迅速集结并出发去对付敌人的决心与速度。
随后,“焚烧宁太广”一句,则用了强烈的手法来形容战争的残酷,"收剿已无遗"则表现了战斗结束后的彻底清扫,没有留下任何敌人的踪迹。
诗人通过“斧钺何曾钝,雷霆岂肯迟”两句,借用斧钺和雷霆来比喻军事行动的锐利和迅猛,强调了决断和效率,这里的意象十分生动。
而最后,“迁延非决策,那得更狐疑”则是对那些犹豫不决、拖延时间的人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于决策必须果敢迅速的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和军事行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同时,也反映出宋末元初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的背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路花.赠三州五会善众
文山崇七宝,宁海涌金莲。三光同照耀,玉华天。
能持平等,结果好因缘。
五方清邪致,和气盈盈,化成瑞霭祥烟。
吐仙花、四季新鲜。光焰射云轩。
收藏天地髓,上朝元。金婴玉姹,不语内传言。
万神皆伫听,都会龙祥,大金东土神仙。
摸鱼儿
忆元龙、旧家湖海,不应年鬓衰槁。
翩翩竹马儿童喜,惊儿汉江归报。归计早。
黄金印、征西已付诸郎了。红云仙岛。
渺千里移春,浓薰细染,春意已倾倒。
西溪上,玉镜修眉翠扫。题诗曾许谁到。
溪亭未入奚奴锦,望断绿波春草。君且道。
人间世、虚名得似欢游好。风流未老。
约款段随车,鸱夷载酒,迎我霜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