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棹歌·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龙文彬的《鄱阳湖棹歌》系列中的第三首,描绘了康山庙祭祀开平王的场景以及当地风俗。首句"康山庙祀开平王"点明了地点和祭祀的对象,暗示着历史与民间信仰的交融。接着"五老峰高太白堂",通过描绘五老峰的雄伟和太白堂的高耸,展现了鄱阳湖周边的自然风光,也暗寓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叹。
后两句"才子英雄浑不记,高低酒价问都昌"则转向了世俗生活,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淡忘,转而关注现实中的经济活动——询问酒价。这种对比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与当下、英雄与市井生活的独特观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随和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祭祀活动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展现出鄱阳湖地区的历史韵味与生活气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慎彦邻
只知北海鹏将化,不谓丹山凤正栖。
却忆吴江桥上月,共君长啸入云霓。
重阳日访马存秀才席上寄崔公太守
区区拖损一紬袍,行到郊居力已劳。
有命自知谁畏祸,无灾可避谩登高。
黄金菊满花情薄,白玉樽深酒兴豪。
尽日使君人不至,渊明吟醉也陶陶。
谁何哭
谁何哭,哀且危。白头母,朱颜儿。
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
架上有儿书,箧中有儿衣。
儿声不复闻,儿貌不复窥。谁何哭,哀复哀。
肠未绝,心先摧。母恃儿为命,儿去不复来。
朝看他人儿,暮看他人子。
一日一夜閒,十生九复死。
君不见昨夜人静黄昏时,含辛抱痛无人知。
其时忽不记儿死,倚门引颈望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