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之 天 长 会 宿 僧 院 宋 /张 耒 萧 条 林 下 寺 ,客 至 解 尘 鞍 。雨 过 月 逾 白 ,夜 深 秋 向 寒 。老 僧 无 俗 累 ,爱 客 故 盘 桓 。之 子 静 相 对 ,松 风 清 石 栏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鞍(chén ān)的意思:指长时间不骑马,马鞍上积满了尘土,比喻长时间不用或长时间不接触某种技能或知识,使其生疏或失去灵活性。
风清(fēng qīng)的意思:形容风景明亮清爽,没有杂物。
过月(guò yuè)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比喻时间如同流水般飞逝。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盘桓(pán huán)的意思:形容人在某个地方停留、逗留不去。
深秋(shēn qiū)的意思:指秋季深入,表示时间已经进入秋季的深处。
石栏(shí lán)的意思:石栏是指用石头建造的栏杆,比喻坚固、稳定。
松风(sōng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吹得很轻柔、很柔和。
俗累(sú lèi)的意思:指庸俗浅薄、不高尚的人或事物。
相对(xiāng duì)的意思:相对表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或对比的状态。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夜深(yè shēn)的意思:指夜晚时间已经很深,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
之子(zhī zǐ)的意思:指父母的孩子,也可以指某人的儿子。
- 注释
- 萧条:荒凉。
林下:树林之下。
寺:寺庙。
客至:客人来访。
解:卸下。
尘鞍:旅途中的尘土和马鞍。
雨过:雨后。
月逾白:月亮更加明亮。
夜深:深夜。
秋向寒:秋天的夜晚逐渐变冷。
老僧:年迈的僧人。
俗累:世俗的牵绊。
爱客:喜爱客人。
故:因此。
盘桓:逗留。
之子:这个人。
静相对:静静地相对而坐。
松风:松树间的风。
清石栏:清澈的石栏。
- 翻译
- 在荒凉的树林下的寺庙,客人来访时卸下旅途的尘埃。
雨后明月更皎洁,深夜的秋天逐渐变得寒冷。
年迈的僧人没有世俗的牵绊,因为喜爱客人而逗留。
在这宁静的夜晚,我们相对而坐,只有松风和石栏陪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庙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雨后夜晚的宁静与清凉。"萧条林下寺,客至解尘鞍"两句设定了场景:一座清幽的寺庙隐藏在萧萧作响的树林之中,旅人到来卸下行囊,抖落尘埃,显露出诗人对僧院生活的向往和宁静心境。
"雨过月逾白,夜深秋向寒"两句则描绘了时间与自然环境:雨后天气清朗,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夜色渐浓,秋意愈发显著,给人以凉爽之感。这些细节不仅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也映射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老僧无俗累,爱客故盘桓"写出了寺院中老僧的宁静生活和他对旅人亲切的情怀。"之子静相对,松风清石栏"则描绘了诗人与僧侣子孙之间静谧的交流,以及他们共同享受着松风拂面、石栏旁的清凉。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书所见
世人好学仙,辟谷绝火食。
餐松与茹芝,飞升可白日。
繄昔盘古时,本食草木实。
及夫燧人氏,始教烹饪热。
未闻燧人前,尽得长生诀。
茫茫三神山,仙人究谁识。
天地妙循环,有生必有灭。
即擅不死方,造物亦所疾。
惟有太古人,沕穆本凝一。
人皆享遐龄,何有仙凡别。
常言人善恶,冥报尤昭昭。
人生所行事,纤屑无能逃。
未知几阎罗,诛赏地府操。
事苟一一判,冥司亦太劳。
人心且难测,安能察秋毫。
而况天好生,阴律何纷淆。
旨哉吾儒言,祸福祇自招。
此气所感应,其理本不遥。
且莫致穷诘,此说非一朝。
亦寓劝惩意,成见不必胶。
《书所见》【清·金武祥】世人好学仙,辟谷绝火食。餐松与茹芝,飞升可白日。繄昔盘古时,本食草木实。及夫燧人氏,始教烹饪热。未闻燧人前,尽得长生诀。茫茫三神山,仙人究谁识。天地妙循环,有生必有灭。即擅不死方,造物亦所疾。惟有太古人,沕穆本凝一。人皆享遐龄,何有仙凡别。常言人善恶,冥报尤昭昭。人生所行事,纤屑无能逃。未知几阎罗,诛赏地府操。事苟一一判,冥司亦太劳。人心且难测,安能察秋毫。而况天好生,阴律何纷淆。旨哉吾儒言,祸福祇自招。此气所感应,其理本不遥。且莫致穷诘,此说非一朝。亦寓劝惩意,成见不必胶。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8067c6c38f4dfa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