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苦雨·其一》
《山中苦雨·其一》全文
明 / 王渐逵   形式: 七言绝句

草暗松关樵迹稀,溟濛山色障重帷。

行人不答中原望,尽向芳岩带雨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溟濛(míngméng)的意思:形容景物模糊不清,朦胧迷离。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松关(sōng guān)的意思:轻松地解决问题或放松对某个事物的控制。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苦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中山林的静谧与幽深。

首句“草暗松关樵迹稀”,以“草暗”二字渲染出雨后山林的朦胧与湿润,暗示着人迹罕至的氛围。“松关”点明了地点,而“樵迹稀”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寂,仿佛连砍柴的人都已离去,只剩下自然界的声响与生命的气息。

次句“溟濛山色障重帷”,“溟濛”形容雨雾弥漫,山色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如同被厚重的帷幕遮挡,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绪或思考,可能是对自然美景的沉醉,或是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第三句“行人不答中原望”,“行人”指外出之人,这里的“行人”或许象征着诗人自己,也可能泛指所有寻求远方的人。他们不回答对中原(即家乡或更广阔世界的)的眺望,或许是因为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或许是因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使然。这一句通过行人的行为,表达了对当下情境的沉浸和对过往的暂时遗忘。

最后一句“尽向芳岩带雨归”,“芳岩”指的是雨中的岩石,带有芬芳之意,可能是雨后的清新之气,也可能是岩石上生长的植物散发的香气。这句话描绘了行人最终在雨中返回的情景,与开头的“草暗松关”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美感。同时,“带雨归”也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但最终仍能回归宁静与和谐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中苦雨下的自然之美,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和谐共处的态度。

作者介绍

王渐逵
朝代:明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猜你喜欢

玉泉咏

滴滴沥沥瑶佩鸣,缥缥缈缈银河清。

权公妙句我斟酌,醍醐稍重琉璃轻。

八功德水发源处,分来南部深公许。

六指道人隔墙住,床头共听无舌语。

(0)

梦作月山独步歌

不忿白日尘,宵赏有灵悦。

山蹊任襟入,不必有昔辙。

石淙长写韵,风林时落叶。

冻狖僵石霜,跃鳞触潭月。

山空夜深静,魈鬼时出灭。

自非返冥极,谁能畏城阙。

(0)

近雁塔有坡二曰胭脂曰翡翠其春游之盛盖极于开元天宝间矣观其命名之意则当时游冶之乐犹有可想见者因成二律情见乎辞·其一

宣平坊里旧名坡,故老相传事不讹。

非有猩红将地染,直看茜水带泥和。

芙蓉争艳凝肌肉,兰麝吹香入绮罗。

车马去来歌舞散,东风开遍野花多。

(0)

题画·其三

杖藜步步踏琼花,十里山村一径赊。

堪笑王猷竟痴绝,不逢安道遽还家。

(0)

题王舜耕画·其二

小小溪桥有路通,草堂门掩白云中。

深山六月浑无暑,一派流泉万壑风。

(0)

雨晴夜坐

云散雨初晴,长空月正明。

中庭凉似水,兀兀坐深更。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