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霸气(bà qì)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表现出强大、威严、不可匹敌的气势。
保泽(bǎo zé)的意思:保护和庇佑。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禾麻(hé má)的意思:指麻和禾一起生长,形容农田丰收的景象。
金戈(jīn gē)的意思:金戈指的是黄金的戈,比喻武力和战争。
精采(jīng cǎi)的意思:形容非常出色、引人入胜的表现或表演。
平坡(píng pō)的意思:形容地势平坦,没有起伏。
岂必(qǐ bì)的意思:用于反问,表示事情并非一定如此。
秋旻(qiū mín)的意思:指秋天时的明亮、晴朗。
上马(shàng mǎ)的意思:准备骑马出行或进行某项活动
一何(yī hé)的意思:表示程度或数量之大,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动词。
虞罗(yú luó)的意思:虞罗指的是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
泽国(zé guó)的意思:形容国家富饶兴盛,人民安居乐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吴王在华亭狩猎的场景,展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与生动的画面感。诗中“孙氏保泽国”开篇点明地点,暗示了历史背景,孙氏可能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孙权,他曾在这一带建立过自己的领地。接着“上马操金戈”描绘了吴王骑马持戈准备狩猎的英勇姿态。
“获禽非其志,岂必施虞罗”两句则表达了狩猎并非吴王真正的追求,他或许更注重的是权力与威严的展示,而非单纯的捕猎。这里的“虞罗”是古代用来捕捉鸟兽的工具,诗人通过对比,暗示了吴王的狩猎行为可能更多出于象征意义而非实际需求。
“霸气凌秋旻,精采一何多”进一步渲染了吴王的气势与风采,秋季的天空下,他的威严与活力显得尤为突出。“霸气”不仅指出了吴王的雄心壮志,也暗含了他对权力的渴望与掌控力。“精采一何多”则赞美了吴王的气度与魅力,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与活力。
最后,“俯仰迹已陈,禾麻被平坡”以景结情,将目光转向了广阔的平原,那里曾经留下了吴王狩猎的痕迹,如今却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禾麻覆盖了山坡,寓意着这片土地在吴王的治理下得到了繁荣与发展。这种从历史到现实的转换,既是对吴王功绩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后世统治者的一种启示,即治理国家不仅要展现个人的雄心与能力,更要关注民生,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古代帝王的雄姿与治国理念,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