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之池》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东 门 之 池 先 秦 /诗 经 东 门 之 池 ,可 以 沤 麻 。彼 美 淑 姬 ,可 与 晤 歌 。东 门 之 池 ,可 以 沤 纻 。彼 美 淑 姬 ,可 与 晤 语 。东 门 之 池 ,可 以 沤 菅 。彼 美 淑 姬 ,可 与 晤 言 。
- 注释
- 池:护城河。
一说水池。
沤:长时间用水浸泡。
纺麻之前先用水将其泡软,才能剥下麻皮,用以织麻布。
淑:善,美。
一作“叔”,指排行第三。
姬:周之姓。
一说是古代对妇女的美称。
晤歌:用歌声互相唱和,即对歌。
纻:同“苎”,苎麻。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含纤维质,可做绳,可织布。
晤语:对话。
菅:菅草。
芦荻一类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浸渍剥取后可以编草鞋。
- 翻译
- 东门外面护城池,可以用作沤麻塘。美丽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相对唱。
东门外面护城池,可以用作沤纻塘。美丽善良三姑娘,可以聊天话家常。
东门外面护城池,可以用作浸纻塘。美丽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诉衷肠。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比和重复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的“东门之池”是自然环境的写实,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沤麻”、“沤纻”、“沤菅”三次出现,不仅展示了农事活动的丰富多彩,而且象征着生活的充实和乐趣。
“彼美淑姬”,则是一位理想中的女性形象,代表着纯洁、温婉和智慧。诗人与她共享东门之池的快乐,不仅是在物理上一起沤麻,而且在精神上实现了情感上的交流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的美好生活状态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和谐、安宁的生活理念。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丰富多彩,更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这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美好愿景的表达,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