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游 杏 溪 兰 若 唐 /姚 合 踏 得 度 溪 湾 ,晨 游 暮 不 还 。月 明 松 影 路 ,春 满 杏 花 山 。戏 狖 跳 林 末 ,高 僧 住 石 间 。未 肯 离 腰 组 ,来 此 复 何 颜 。
- 注释
- 踏:步行。
得:能够。
度:越过。
溪湾:小溪弯曲的地方。
晨:早晨。
游:游玩。
暮:傍晚。
还:返回。
月明:月光明亮。
松影:松树的影子。
路:道路。
春满:春天充满。
杏花山:开满杏花的山。
戏:玩耍。
狖:猕猴。
跳:跳跃。
林末:树林边缘。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住:居住。
石间:岩石之间。
未肯:不肯。
离:离开。
腰组:官服(古代官员的象征)。
来此:来到这里。
复何颜:又有什么脸面。
- 翻译
- 我走过溪湾,清晨游玩直到傍晚仍未归。
明亮的月光下,松树的影子铺满了道路,春天的景色满山都是杏花盛开。
猴子在树林边缘嬉戏,高僧居住在岩石缝隙中。
我舍不得放下官职,穿着官服来这里,又有什么脸面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游览杏溪兰若时的景象和心境。开篇“踏得度溪湾,晨游暮不还”表明诗人早晨踏足溪边,沉醉于自然之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至夜幕降临也未归去。
接下来的“月明松影路,春满杏花山”则展现出清朗的月光照耀下的翠绿松影,以及杏花盛开的山色。诗人通过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游览时所见到的景致,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力的一种写照。狖(一种小型类似猫的动物)在树梢间嬉戏,而高僧居于石室,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观察,也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中“腰组”可能是指诗人携带的琴或者其他物品。诗人似乎在询问,如果不愿意离开这里,那么又为何要带着这些东西到这个地方来呢?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对自然之美难以割舍的无奈,也隐含了诗人内心对于世俗束缚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对精神寄托之地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饮酒
陆生学道欠力量,胸次未能和盎盎。
百年自笑足悲欢,万事聊须付酣畅。
有时堆阜起峥嵘,大呼索酒浇使平。
世间岂无道师与禅老,不如闭门参曲生。
朋旧年来散如水,惟有铛杓同生死。
一日不见令人愁,昼夜共处终无尤。
世言有毒在曲糵,腐胁穿肠凝血脉。
人生适意即为之,醉死愁生君自择。
护国天王院故神霄玉清万寿宫也废圮略尽而规模尚极壮丽过之有感
太霄帝君神霄府,一日玺书行海宇。
筑宫奔走谁敢后,万牛挽材山作础。
步虚夜半落云间,玉磬漻漻鸾鹤舞。
帝师丞相领使君,侍晨校籍纷如雨。
洛阳临淮小睥睨,御史立奏投裔土。
从来桑门喜嘲竞,举国冠巾噤无语。
古传东海会扬尘,君看此地亦荆榛。
霓旌仙仗空遗堵,甃缺台倾知几春。
牧儿驱牛齧庭草,谁记剑佩来朝真。
斜阳却上笋舆去,沟水泠泠愁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