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乳娇雏怯易惊,悄垂疏箔掩疏檠。
浅杯难破深宵寂,一蟀能催露竹声。
叶尽风欺群木瘦,潮回月碇大江平。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病妇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
首联“索乳娇雏怯易惊,悄垂疏箔掩疏檠”,以“索乳娇雏”比喻病妇,表现其柔弱与敏感;“怯易惊”则暗示了内心的不安与恐惧。“悄垂疏箔掩疏檠”描绘了病妇轻轻放下帘子,遮挡窗外的景象,既保护自己免受外界干扰,也反映了她对外界事物的避讳与自我封闭。
颔联“浅杯难破深宵寂,一蟀能催露竹声”,通过“浅杯”与“深宵寂”的对比,强调了病妇在寂静夜晚的孤独与无助感。而“一蟀能催露竹声”则以昆虫的鸣叫打破寂静,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与病妇内心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颈联“叶尽风欺群木瘦,潮回月碇大江平”,描绘了秋日景象,落叶被风吹拂,树木显得瘦削,江面在月光下平静如镜。这一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隐喻了人生的沧桑与变化,以及病妇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尾联“好持寸念归沈漠,马磨牛衣有夙生”,表达了病妇希望借助微小的思念,回归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如同马磨牛衣中的老者,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拥有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接纳。这句诗体现了病妇在困境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展现出一种超脱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病妇在病痛中的孤独、渴望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心灵寄托的坚韧与智慧。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三百年间,青史几多人物,俱委埃尘。
独先生斯世,炼气成神。
将我一支丹桂,换他千载青春。
岳阳楼上,纱巾羽扇,谁识天人。
千山短褐,掬水擎花,为君增祝灵椿。
遥想望、吹笙坐殿,奏舞鸾裀。
凤驭云帲不散,碧桃紫李长新。
愿分馀沥,九霞光里,相继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