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谋不耐暑,嗜味独便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通过对比和反问,展现了作者对当地风俗习惯的独特见解。
首句“喜斗人皆勇”,开篇即点明边疆人民性格中的勇敢特质,他们以斗勇为乐,展现出一种豪迈与不屈的精神风貌。接着,“诛求俗故贪”一句揭示了当地社会风气的贪婪,这种贪婪并非源于个人欲望,而是社会习俗所导致的普遍现象,反映了边疆地区可能存在的资源匮乏或生存压力大,迫使人们不得不采取更为直接和贪婪的方式来获取生活所需。
“为谋不耐暑,嗜味独便盐”进一步描绘了边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面对炎热的气候,他们或许难以忍受,但对盐的嗜好却异常强烈,这不仅体现了盐在边疆地区的重要地位,也暗示了当地可能缺乏其他丰富的食物资源,使得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已怪今生到,宁能一夕淹”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惊讶和不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同情。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似乎充满了挑战和不易,作者对于能否适应并长久停留表示怀疑,流露出对边疆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怀。
最后,“长安远如日,北斗望为南”以长安和北斗星为象征,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首都,代表着繁华与文明,与边疆地区的艰苦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北斗星作为北方的标志,寄托了作者对方向的指引和对故乡的向往,表达了无论身在何方,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地区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独特洞察和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边疆人民生活状态的同情与关怀,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渎头阻风
天寒春浅蛰未开,船头一声出地雷。
老夫惊倒卷帘看,白浪飞从东海来。
东海复东几万里,扶桑顷刻到长淮。
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
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
夜提横水明光甲,大呼一战龟山颓。
老夫送客理归棹,适逢奇观亦壮哉。
岂不怀归船不进,系缆古柳依云堆。
须臾惊定却成喜,分付客愁金缕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