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似漆,清而癯。龙无角,蛇有须。契得之,不自扶。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踌躇(chóu chú)的意思:犹豫不决,心中有所顾虑
衡庐(héng lú)的意思:形容房屋坚固、安定。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默然(mò rán)的意思:
[释义]
(形)沉默无言的样子。
[构成]
附加式拟则(nǐ zé)的意思:拟则是指仿效、效法的意思。形容人学习他人的样子或行为。
墙壁(qiáng bì)的意思:指建筑物或围墙的侧面,也比喻界限或限制。
丘墟(qiū xū)的意思:形容地势平坦、没有丘陵起伏的地方。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突然(tū rán)的意思:形容事情突然出现或发生。
为文(wéi wén)的意思:以文字表达思想和观点
文殊(wén shū)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学,也指人的头脑聪明。
须弥(xū mí)的意思:形容庞大无边的样子。
有须(yǒu xū)的意思:指有胡须的男子,也用来形容有经验、老成稳重的人。
- 鉴赏
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拄杖”的独特之处与非凡之能。开篇“黑似漆,清而癯”以黑色与清瘦的形象比喻拄杖,暗示其外表的朴素与内在的精炼。接着“龙无角,蛇有须”运用对比手法,将拄杖与龙、蛇进行类比,强调其独特的形态特征。
“契得之,不自扶”一句,通过“契得”(契合)与“不自扶”(无需扶持),赞美拄杖虽看似简单,却能独立支撑,寓意其内在的力量与价值。随后“空老矣,乃用渠”转折,指出虽然拄杖看似平凡,但其作用在晚年更为凸显,暗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穿天台,挑衡庐。涵瀛浡,吞江湖。”这一连串的动词描绘了拄杖的无所不能,仿佛能够穿越高山、吞纳江海,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能力。接下来“山水具,默然无。突然出,拟则迂”则进一步强调拄杖的自然与神秘,即使具备山水之力,却又能保持沉默,等待时机展现其真正的力量。
“点须弥,为丘墟。指墙壁,为文殊。”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拄杖的作用推向极致,无论是高耸的须弥山还是低矮的丘陵,无论是坚硬的墙壁还是智慧的文殊菩萨,都能被其轻松驾驭或转化,体现了拄杖超越常规的神奇能力。
最后,“快荐取,勿踌躇”鼓励人们抓住机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拄杖,表达了对行动果断的肯定。“是之外,乃无馀”则强调了拄杖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意味着除了拄杖,别无他物能与其相媲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拄杖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形态与内在的力量,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事物本质的洞察,是一首富有象征意义和启示性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晓发阳羡道中
弥楫依河渚,凉飙起朝露。
伫望舒远目,空旷多幽趣。
牛羊四野驯,鸡犬千家聚。
阳羡饶山水,兹游惬吾素。
遥闻丹丘迹,乃在白云处。
扪舌欲生峰,停杯已含雾。
佳境莫教虚,济胜将何具。
同心足欢赏,浩歌时自娱。
紫虚如可从,便拟逃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