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眈眈(dān dān)的意思:形容贪婪、垂涎欲望强烈的样子。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东吴(dōng wú)的意思:指古代中国三国时期的吴国,也用来形容东南地区。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年伯(nián bó)的意思:年长的伯伯,指年纪较大的人。
三雄(sān xióng)的意思:指三个勇敢有能力的人,也可用来形容三个杰出的人物或组织。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吴山(wú shān)的意思:指无法逾越的障碍或困难。
相视(xiāng shì)的意思:两人或多人相互对视,互相注视着对方。
形势(xíng shì)的意思:形势指的是某一特定领域或局势中的情况和态势。
雄远(xióng yuǎn)的意思:形容气势雄伟、胸怀宽广、志向远大。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吴地区的山川风貌,虽不以雄伟壮观著称,却也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柔美韵味。诗人提到的“伯符”,可能是指三国时期的孙策,即东吴的奠基者之一。诗中“三雄”指的是当时的三个主要势力,暗示了东吴与其它势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相互觊觎。
“东吴山川少雄远,此中形势如江南。” 开篇点明东吴地区山川的特点,虽不及北方的雄壮辽阔,却有着江南独有的秀美与细腻。这种对比,既展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也暗含了对东吴独特魅力的欣赏。
“当年伯符亦浪出,三雄相视徒眈眈。” 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历史,提到了孙策(伯符)的崛起,以及他与当时其他两大势力的对峙。这里的“浪出”并非贬义,而是指孙策凭借个人才略和勇力,从一介布衣成长为一方诸侯的过程,充满了豪情与机遇。而“三雄相视徒眈眈”则形象地描绘了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互相虎视眈眈的紧张局势,体现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复杂。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历史人物的引用,不仅展现了东吴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背景,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寒食日过荆山
山邮虽禁火,岭树自生烟。
呜咽同归橹,悲哀欲问天。
泣亲非泣玉,流泪剧流泉。
春鲚横刀脍,何心更食鲜。
雪后资政侍郎西湖宴集偶书
潭心不冻处,雁鹜自相依。
积雪正无际,因风忽起飞。
初惊如避弋,复下信忘机。
偶得从公饮,聊书此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