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一别十三年,许掾能开玳瑁筵。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宾客(bīn kè)的意思:指客人、宾馆等接待来访的人。
春声(chūn shēng)的意思:春天的声音,指春天来临的迹象或春天的气息。
玳瑁(dài mào)的意思:比喻人的品质高尚或物品的品质极好。
何限(hé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限度,无所不包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金罍(jīn léi)的意思:形容文采出众,才情高超。
六代(liù dài)的意思:指家族的六代人,也可泛指辈分。
群贤(qún xián)的意思:指聚集了许多有才能的人。
山经(shān jīng)的意思:形容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田者(tián zhě)的意思:指农田的主人或田地的所有者。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下路(xià lù)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支队伍处于败势或劣势。
遥望(yáo wàng)的意思:远远地看着,期待着或思念着。
玉杖(yù zhàng)的意思:比喻高尚的品质和高超的才能。
真气(zhēn qì)的意思:
(1).人体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道教谓为“性命双修”所得之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唐 王维 《贺元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助强阳,根本已危,僵仆无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三昧上真气已全,百炼中凡心俱浄。”
(2).指刚正之气。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送尉》:“英雄欺世,久之毕竟难瞒,胸中既无真气蟠,笔下焉能力量完!” 侯方域 《祭吴次尾文》附 清 徐作肃 评:“缠绵呜咽,全是一团真气。此等文正以不必剪裁为佳。”
(3).特指帝王的气象。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 秦王 时在座,真气动户牖。”玳瑁筵(dài mào yán)的意思:指宴席上摆设的华美、精致之物。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名为《次鸿胪韵》。诗中描绘了秣陵(今南京)别后十三年的重逢场景,通过宴会的热闹与历史的沧桑,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过往的追忆。
首句“秣陵一别十三年”,简洁地勾勒出时间的跨度与离别的哀愁。接着,“许掾能开玳瑁筵”一句,以宴会的奢华与主人的热情,反衬出重逢的喜悦与感慨。接下来,“何限江山经六代,未应宾客让群贤”两句,将目光投向历史的长河,表达了对秣陵作为六朝古都的辉煌与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肯定了在场宾客的尊贵与才华。
“春声前起金罍侧,真气东来玉杖前”描绘了宴会中的生动场景,春日的乐声在金罍(古代酒器)旁响起,真气(一种象征吉祥之气)从东方的玉杖前传来,营造了一种既庄重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最后,“遥望昆仑山下路,同谁田者是元先”则以对未来的展望和对先人的怀念,表达了对友情与历史传承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重逢的喜悦、历史的厚重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别何员外
谁能守清躅,谁能嗣世儒。
吾见何君饶,为人有是夫。
黜官二十年,未曾暂崎岖。
终不病贫贱,寥寥无所拘。
忽然逢知己,数月领官符。
犹是尚书郎,收赋来江湖。
人皆悉苍生,随意极所须。
比盗无兵甲,似偷又不如。
公能独宽大,使之力自输。
吾欲探时谣,为公伏奏书。
但恐抵忌讳,未知肯听无。
不然且相送,醉欢于坐隅。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钧天舞
承天抚箓,纂圣登皇。遐清万宇,仰协三光。
功成日用,道济时康。璇图载永,宝历斯昌。
日月扬晖,烟云烂色。河岳修贡,神祇效职。
舜风攸偃,尧曦先就。睿感通寰,孝思浃宙。
奉扬先德,虔遵曩狩。展义天扃,飞英云岫。
化逸王表,神凝帝先。乘云厌俗,驭日登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