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蝉》
《闻蝉》全文
唐 / 廖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一声初应侯,万木已西风

便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日斜金谷静,雨过石城空。

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金谷(jīn gǔ)的意思:指丰收的谷物或金银财富累积丰富。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塞鸿(sāi hóng)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石城(shí chéng)的意思:石头建成的城堡,比喻坚固牢固的防御工事。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乡客(xiāng kè)的意思:指来自乡下的客人,也指在外地的乡亲。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异乡(yì xiāng)的意思:指与自己的家乡不同的地方,指外地或外国。

注释
初应:初次响应,可能指候鸟或某种信号的回应。
异乡客:指远离家乡的人。
离塞鸿:离别边塞的大雁,象征远行或离别。
金谷静:金谷园在洛阳,这里形容傍晚时分的宁静。
翻译
一声初鸣回应了侯爵的召唤,万物已在秋风中摇曳。
我立刻感受到异乡游子的孤独,仿佛比离别边塞的大雁更早来临。
夕阳西下,金谷园一片寂静,雨后石城显得空旷。
这里的声音实在难以承受,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凄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寂静与孤独氛围。"一声初应侯,万木已西风"中的“一声”指的是蝉鸣叫的声音,而“初应侯”则是说蝉鸣叫响起时仿佛在回答或回应着什么,这里的“侯”字可能是用来形容声音的宏大和深远。"万木已西风"表明树林中已经有了秋风,意味着季节的变化。

"便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则转而描写诗人作为异乡游子,对蝉鸣声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共鸣。"异乡客"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不适应,而“先于离塞鸍”表达了他对远方家国的思念和不舍,"离塞鸿"中的“鸍”指的是边塞上的鸿雁,象征着遥远的信使。

"日斜金谷静,雨过石城空"这两句则是环境描写。"日斜金谷静"画出了黄昏时分,阳光斜射在山谷中,万物都归于宁静的景象。而“雨过石城空”则是说一场雨过后,留下的是空旷无人的石城,增添了一份萧瑟。

最后两句"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表达了诗人对于蝉鸣声的感受,这种声音在他看来是无法忍受的,因为它触动了他的孤独和哀愁。"萧条"用以形容蝉鸣之声,而“千古同”则意味着这种感觉自古以来便是一致的,不仅是个人感受,更是历史长河中的共同回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蝉鸣声这一自然现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的情感联想,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中微小事物的观察与鉴赏。

作者介绍

廖凝
朝代:唐

廖凝(约936年前后在世)字熙绩。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善吟诵,有学行。十岁时,一次当众即兴咏诗一首,其中 “满汀鸥不散,一局黑全输”句,人皆惊异。廖凝曾仕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所建之楚(都长沙),被李景聘为彭泽县令,他任职不久便“解印归”。后复连州(今广东连县)剌史,不久又归故里。公元951年,楚被南唐攻灭后,他迁居金陵(今南京),累官江州(今九江)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苏州新作唐杜公白公宋苏公祠于虎邱嘉庆戊午八月鼐及陈方伯诸公游宴祠内作四绝句·其四

草堂橘刺藤梢里,官阁清香画戟中。

继迹白苏贤将在,老夫乘兴便游东。

(0)

祝袁简斋八十寿时方送小郎就婚湖州·其一

春风鸠杖挈佳儿,枣栗盛笄共寿卮。

乐事天教今世独,才名人作昔贤疑。

分司且逊休官早,柱史从留食乳迟。

会见小仓编后集,较多盈万渭南诗。

(0)

洲上见桃花

荻芽初出麦茎寒,中有江桃作意丹。

开落年年天不管,夕阳洲上独来看。

(0)

和袁香亭在郑思赞孝廉宅看牡丹

三月江城泛玉卮,朋簪不异少年时。

露华朝暖春应驻,幽槛风微日渐移。

兴极捲帏看国色,病馀拥毳作僧诗。

惟君彩笔犹豪健,合有红云捧砚池。

(0)

寄孔撝约

岱山枞桧郁嵯峨,礀户秋风吹女萝。

早厌雕虫卑入室,迟归金马且槃阿。

萌芽颇叹言诗少,枝叶惟嫌拟易多。

千古著书非近用,庙堂伊郁独弦歌。

(0)

舣棹河滨早,抨弦弓手调。

旅登皆有度,连中岂须骄。

问俗来南国,诘戎重本朝。

从行诸将士,慎尔励勤翘。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