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鸣筝曲》
《鸣筝曲》全文
元 / 杨维桢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断虹屏山斜雁行安

钉铃啄木错落千珠柈。

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

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错落(cuò luò)的意思:指事物的排列或位置错乱,没有秩序。

雕阑(diāo lán)的意思:

见“ 雕栏 ”。

钉铃(dīng líng)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敲打铃铛一样。

断虹(duàn hóng)的意思:指彩虹出现后又迅速消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和不可捕捉性。

屏山(píng shān)的意思:指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景象。

叔夏(shū xià)的意思:指叔父和侄子之间的亲属关系,也比喻亲戚之间的关系。

斜雁(xié yàn)的意思:指斜飞的雁,比喻行为或言语有迂回曲折之意。

行安(xíng ān)的意思:指行走平稳、安全无虞。

燕语(yàn yǔ)的意思:指能言善辩、口才出众的人。

夜燕(yè yàn)的意思:指在夜晚飞翔的燕子,比喻在困境中保持坚强的意志和勇气。

玉海(yù hǎi)的意思:比喻知识渊博、学识深广的人。

啄木(zhuó mù)的意思:

即啄木鸟。《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晋 傅玄 《啄木》诗:“啄木高翔鸣喈喈,飘摇林薄著桑槐。” 前蜀 贯休 《湖头别墅》诗之三:“园飞青啄木,簷挂白蜘蛛。” 清 赵翼 《戏咏蛛网》诗:“啄木嘴画符,树蠹起受劾。”参见“ 啄木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断虹落屏山",以彩虹的残影映照在山峦之上,展现出瑰丽的自然景象。"斜雁着行安",则通过飞翔的大雁,传达出一种迁徙的和谐与安宁。接下来的"钉铃双啄木"和"错落千珠柈",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啄木鸟的啄木声如同琴弦上的音符,跳跃在千颗珠子般的树叶上,营造出悦耳的音乐意境。

"愁龙啼玉海",将龙的哀鸣比作海中的玉波,增添了神秘感和情感深度。"夜燕语雕阑",进一步描绘夜晚燕子在雕花栏杆边呢喃,寓意着寂静的夜晚也有生机。最后两句"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桓叔夏的期待,希望他能像古代的音乐家那样,在这美妙的自然乐章中,重新奏响他的筝曲,为听者带来心灵的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鸣筝曲》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情感共鸣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杨维桢

杨维桢
朝代:元   字:廉夫   号:铁崖   籍贯:铁笛道   生辰:1296—1370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猜你喜欢

王彦芳绣荣堂

色丝不染胭脂井,银汉缲成五色纹。

织女机中翻海水,谏官衣上绣春云。

清严地位人谁到,错综天章手自分。

他日锦归当白昼,江花江草亦欣欣。

(0)

送孔士瞻宪史考满归曲阜

素王之后多贤者,清稼今为几代孙。

能以纪纲持宪法,每将节义答君恩。

江淮一道风霜肃,汝颍三秋雾雨昏。

不有俊良当世用,可无章疏达天阍。

(0)

题何永孚瓶斋

井湄须问扬雄酒,松下空藏智永书。

一日挈之来市肆,百年将汝置斋居。

龙泉旧物魁名在,鹤发仙翁手泽馀。

我亦有瓶谁抚玩,新诗题罢转愁予。

(0)

送袁季文之帅幕

少年书剑学从军,幕府于今气不群。

白发元戎多好武,青衫从事最能文。

帐前草檄花如雨,江上维舟水似云。

把酒高歌成远别,不知何处又逢君。

(0)

寄王左丞

锡谷三山霖雨开,筹边须仗济时才。

行兵暗与孙吴合,论道多从董贾来。

太府上功金作印,高堂称寿玉为杯。

将星夜夜明如月,独向中天拱上台。

(0)

次曹新民感时伤事韵三首·其三

客来为说淮南事,白骨如山草不生。

翻覆几回云雨手,登临无限古今情。

长街竟日人烟绝,小市通宵鬼火明。

欲省先茔归未得,悬河老泪若为倾。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