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宝塔(bǎo tǎ)的意思:宝塔是指古代寺庙或宫殿中的高塔,也用来比喻高尚的品德或博大的智慧。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从天(cóng tiān)的意思:指突然出现或降临,形容事物突然发生或突然出现。
非时(fēi shí)的意思:不合时宜
分列(fēn liè)的意思:指分开排列,各自列出来。
故山(gù shā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远离故乡的感受,也可以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怪底(guài dǐ)的意思:形容事物异常或反常。
寒声(hán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凄凉、冷冽。
鳞甲(lín jiá)的意思:形容事物密集、连续或严密。
盘桓(pán huán)的意思:形容人在某个地方停留、逗留不去。
谡谡(sù sù)的意思: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温和、谦虚有礼。
天竺(tiān zhú)的意思:指印度,也用来形容远方或外国。
问法(wèn fǎ)的意思:询问的方式或方法。
五家(wǔ jiā)的意思:指五个家庭或五个家族。
攒眉(cuán méi)的意思:指皱起眉头,表示担忧、忧虑的情绪。
蛰龙(zhé lóng)的意思:指有才能、有本领的人潜伏在暗中等待时机。
枝柯(zhī kē)的意思:指树枝和树干。比喻家族的根本和传承。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嘉禾八日同总宪东里贺纳言中冷刘翰撰胤平天观寺观》。诗中描绘了在寒冷季节中,古殿松树发出的飒飒声响,仿佛是从天竺之地传来,经过严霜的覆盖。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述松树与自然界的互动,表达了对佛法的追求和对禅宗精神的理解。
“谡谡寒声古殿松”,开篇以松树的寒声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氛围。“来从天竺饱霜封”,进一步点明松树的生长环境,暗示其历经严寒,饱受霜雪之苦,象征着修行者面对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将因问法调狂象,怪底非时起蛰龙”,这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典故,以“调狂象”和“起蛰龙”比喻通过佛法的引导,使狂妄之人变得温顺,让沉睡的生命重新觉醒。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智慧的推崇,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鳞甲怒蟠多宝塔,枝柯分列五家宗”,描述了寺庙中的景象,多宝塔上的鳞片仿佛在怒气中盘旋,枝柯则排列着不同宗派的标志,象征着佛教内部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存。
最后,“故山亦有盘桓树,不是攒眉为听钟”,诗人以“故山”的盘桓树作为结尾,与开头的古殿松相呼应,表达了对自然与佛法之间深刻联系的感悟。同时,通过“不是攒眉为听钟”这一句,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即不应因世俗的烦恼而忽视内心的平静与自然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宗教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