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于鳞集有感八绝句·其五》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梓于鳞集有感八绝句》中的第五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若问陵阳剖后名”,开篇以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引入,似乎在探讨某个事件或人物的名声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铭记或遗忘。“双悬皎月照咸京”,接着描绘了一幅明亮而庄严的画面,皎洁的月亮照亮了京城,象征着历史的光辉与荣耀,同时也暗示着某种重要的历史时刻或事件。
“不然仍隐荆山去”,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选择,即如果名声不再重要,不如退隐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看即须偿十五城”,最后这一句则充满了讽刺意味,似乎在说如果名声真的如此重要,那么它可能会带来巨大的代价,甚至包括失去十五座城池这样的巨大损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声、权力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灞西骆隐居
志凌三蜀客,心爱五湖人。?死酒中老,谋生书外贫。
扫花眠石榻,捣药转溪轮。
往往乘黄牸,鹿裘乌角巾。
题岫上人院
病客与僧闲,频来不掩关。
高窗云外树,疏磬雨中山。
离索秋虫响,登临夕鸟还。
心知落帆处,明日浙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