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别情(bié qíng)的意思:离别时的情感
不怕(bù pà)的意思:不害怕,不畏惧
城门(chéng mén)的意思:指城市的大门,也用来比喻防御措施或者机构。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芳樽(fāng zūn)的意思:形容酒味芳香。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久别(jiǔ bié)的意思:长时间分离或离开后再次相聚
漫天(màn tiān)的意思:形容遍布天空或四处飞舞的景象。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琼瑶(qióng yáo)的意思:琼瑶是一种珍贵的宝石,比喻美丽珍贵的东西。
深语(shēn yǔ)的意思:深奥的言辞或含义。
时候(shí hou)的意思:指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一路(yí lù)的意思:一直、一同的意思,表示在某个过程或者行动中持续不断,没有中途停顿或改变。
远山(yuǎn shān)的意思:远离自己所在的地方,到更远的地方去。
妆点(zhuāng diǎn)的意思: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 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乔吉 《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 、 天竺 ,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 、 万松岭 ,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 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1).装饰,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2).谓点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 午桥庄 小儿坡 ,茂草盈里。 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3).指修饰文字。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 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清 恭士 《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
- 鉴赏
这首《喝火令》是清代女诗人顾太清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在惊蛰后的某日,雪中拜访友人的情景,以及归途中的雪景。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久别情尤热”,开篇即道出了长时间分别后重逢时的热烈情感。“交深语更繁”,说明两人交谈甚欢,话语不断,体现了深厚的友谊。接着,“故人留我饮芳樽”一句,描绘了主人热情款待的情景,通过“芳樽”这一细节,增添了宴会的雅致氛围。
“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时间悄然流逝,夜幕降临,窗外的光影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下来,“拂面东风冷,漫天春雪翻”,描述了归途中风雪交加的景象,虽然天气寒冷,但诗人并未感到不适,反而被这独特的景色所吸引,表现出其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醉归不怕闭城门”,即使归途遥远,诗人也不怕城门关闭,可见其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执着追求。“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形容雪地上的足迹,如同珍贵的宝石,增添了旅途的诗意。“一路远山近树,妆点玉乾坤”,最后两句将远山近树比作玉雕,装点了整个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法华瑶阜蜃洞以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分韵余既有作复各赋古诗一以纪游事·其十四
陶公晚知琴,得意不在弦。
虞卿老著书,信道差似贤。
壮哉奴命骚,陋矣兄事钱。
玉晖或润木,宝气尝干天。
浩然在存养,吾党当勉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