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几分(jǐ fēn)的意思:表示程度、数量不多或不全的意思。
间歇(jiàn xiē)的意思:指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中断或暂停。
空谷(kōng gǔ)的意思:空谷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环境或场景的寂静、空旷和安静。
霹雳(pī lì)的意思:形容声音极大、极响。
山海(shān hǎi)的意思:指地理上的山和海,也可引申为广阔的天地或辽阔的世界。
同云(tóng yún)的意思:指同一个云彩,形容人们志趣相投,情投意合。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无间(wú jiàn)的意思:没有间隔、没有中断,形容连续不断,毫无间隔。
一望(yī wàng)的意思:远远望去,一眼可以看到的景象。
氤氲(yīn yūn)的意思:指烟雾、气体等在空气中弥漫蔓延的样子。
骤雨(zhòu yǔ)的意思:突然而猛烈的雨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季雷电暴雨的壮观景象。诗人以“檐光无间歇,一望总同云”开篇,形象地展现了雷电照亮天际,与乌云融为一体的情景。接着,“山海情初合,龙螭势几分”两句,将山海交融的壮丽与龙螭的威猛之势巧妙结合,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磅礴气势。
“奔涛交霹雳,骤雨失氤氲”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雷电交加、暴雨倾盆的场景,雷声如霹雳般震撼,雨势迅猛,连空气中的氤氲之气都难以分辨。“不睹空谷容,安知物象纷”最后两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界复杂多样性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暗示了人世间的复杂多变,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多样性的思考,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逃虚子三香诗
罗浮仙子肤如霜,洛妃樊姬年正芳。
瑶台宴集偶相会,欲笑未笑清浮香。
缟袂飘飘舞春雪,凌波浅印双钩月。
梨云帐底梦初惊,玉笛楼头声未绝。
仙山琪花伴瑶草,物外青青自能保。
细看风韵不相亚,一咏一吟消热恼。
高标莫使俗士知,摩娑老眼心怡怡。
逃虚老人有珠玉,珍重不减涪翁诗。
送道士王一初
三茅羽客王一初,风标秋水涵芙蕖。
方瞳绀发绿玉杖,星冠宝剑青霞裾。
几年栖息泉石间,?鹤为友云为居。
有时带雨斸灵药,有时枕石看道书。
有时呼童煮白石,有时乘月歌步虚。
朝真屡谒茅君宅,借榻几宿许史庐。
自从学淂壶公术,六丁六甲随昭呼。
一朝膺荐来帝阙,拜官喜沐恩宠殊。
晓辞丹陛出南陌,都亭别我还踌蹰。
北来始见跨独鹤,南归又见飞双凫。
凫杳杳,向何处,遥望华阳罙处去。
华阳洞古闭白云,茅阜山高霭晴雾。
我家住近三茅峰,几见春风长琪树。
书楼高构面崔嵬,翠色浮岚足清趣。
宦游蓟北几经年,烟水微茫隔仙路。
有时清梦落江南,乔木琳宫宛如故。
一尊此日送君行,客怀感慨题长句。
他年优诏许归田,来扣松关话衷愫。
《送道士王一初》【明·曹义】三茅羽客王一初,风标秋水涵芙蕖。方瞳绀发绿玉杖,星冠宝剑青霞裾。几年栖息泉石间,?鹤为友云为居。有时带雨斸灵药,有时枕石看道书。有时呼童煮白石,有时乘月歌步虚。朝真屡谒茅君宅,借榻几宿许史庐。自从学淂壶公术,六丁六甲随昭呼。一朝膺荐来帝阙,拜官喜沐恩宠殊。晓辞丹陛出南陌,都亭别我还踌蹰。北来始见跨独鹤,南归又见飞双凫。凫杳杳,向何处,遥望华阳罙处去。华阳洞古闭白云,茅阜山高霭晴雾。我家住近三茅峰,几见春风长琪树。书楼高构面崔嵬,翠色浮岚足清趣。宦游蓟北几经年,烟水微茫隔仙路。有时清梦落江南,乔木琳宫宛如故。一尊此日送君行,客怀感慨题长句。他年优诏许归田,来扣松关话衷愫。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4667c68b56bb99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