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双调望江南》
《双调望江南》全文
清 / 杨芳灿   形式: 词  词牌: 忆江南

腰围减,芳思渐销磨

白纻单衫却月红盐怨曲唱回波。閒处敛双蛾

人迹少,琼砌草成窠。

鬓影同花影瘦,泪丝持比雨丝多。怊怅奈秋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纻(bái zhù)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深奥难懂。

鬓影(bìn yǐng)的意思:指美女的鬓发在阳光下的倒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怊怅(chāo chàng)的意思:形容心情郁闷、烦恼或失落。

单衫(dān shā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衣物,形容贫困潦倒、衣衫单薄。

红盐(hóng yán)的意思:指血,也表示战争、屠杀、残酷等含义。

回波(huí bō)的意思:回波指声音或光线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喻言语或行动的结果回到原处。

却月(què yuè)的意思:指在月亮升起之前,已经看到了它的光辉。

人迹(rén jì)的意思:指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或痕迹所在的地方。

双蛾(shuāng é)的意思:形容两个人心心相印、情意相投,关系非常密切。

同花(tóng huā)的意思:指花色相同,即同一种花色。也可引申为具有共同特征或相同属性。

销磨(xiāo mó)的意思:磨砺、磨炼。比喻通过不断的学习、修炼或磨难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腰围(yāo wéi)的意思:指腰部周围的尺寸或围度。

雨丝(yǔ sī)的意思:指细小如丝的雨点。

鉴赏

这首《双调望江南》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日里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首句“腰围减,芳思渐销磨”,开篇即点明了女子身形的变化,以及内心情感的逐渐消逝。腰围的减小,象征着她因思念而日渐消瘦,芳心也随之被思念的苦楚所侵蚀,情感的火花渐渐熄灭。

接着,“白纻单衫裁却月,红盐怨曲唱回波”,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女子内心的哀怨与无奈。白纻单衫如同新月般轻盈,却也暗示着女子的孤独与寂寞;红盐怨曲则仿佛是深藏于心底的悲愤,通过歌声缓缓流淌而出,如同回旋的波浪,难以平息。

“闲处敛双蛾”,描绘了女子在闲暇之时,紧锁眉头的情景,表现了她内心的忧郁与不安。

“人迹少,琼砌草成窠”,这一句通过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人迹罕至的景象,与女子内心的孤独形成呼应,琼砌上的青草仿佛成为了她情感的寄托。

“鬓影恰同花影瘦,泪丝持比雨丝多”,这两句将女子的外貌与内心情感进行了对比。她的鬓发与花朵一样瘦弱,泪水如同雨丝般绵密,形象地展现了女子的憔悴与哀伤。

最后,“怊怅奈秋何”,表达了女子面对秋日的无奈与哀叹,似乎在说:“面对这凄凉的秋天,我又能如何呢?”整首词以淡淡的哀愁收尾,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这首《双调望江南》通过对女子外在形态与内在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在秋日里哀愁与思念交织的女性形象,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杨芳灿
朝代:清

(1754—1816)江苏金匮人,字才叔,号蓉裳。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历官甘肃伏羌知县、灵州知州,有能名。入为户部员外郎。工骈文诗词。有《直率斋稿》、《芙蓉山馆诗词稿》、《芙蓉山馆骈体文》等。生卒均在十二月中。
猜你喜欢

次九弟游云居韵兼简郑禹功博士·其四

阿彤荷衣时,乃与此山别。

愿言奉巾屦,不复苦炎热。

归来出新诗,老眼聊一阅。

虽非天姥句,浅净亦可悦。

(0)

宿慧日

幽窗著曙色,匆匆鸟乌啼。

轸念在远壑,发轫离苔溪。

泉声作好语,挽客来招提。

老衲道机熟,空洞了无疑。

霜钟耿晴空,上有垂露姿。

暝随噌吰声,直与云汉齐。

摩挲不及去,行云会东归。

(0)

再和嗣首座五诗寄舒老微老·其五

牧庵担板翁,锐气如平日。

明璧不可瑕,崇兰有馀苾。

何尝疲津梁,苦铩垂天翼。

索价无乃高,孤峰问少室。

(0)

集句·其二

春风院院落花堆,花气浓薰入酒杯。

日千殿头宣索鲙,小舟撑出柳阴来。

(0)

谩成

年来任运学腾腾,爱酒还同醉李僧。

痛饮亡何缘客至,时奇不惜绕村行。

檐间燕雀新声好,门外池塘春水生。

晓起坐窗无一事,捲书南望见高棱。

(0)

次汪信民寄无逸韵

诗翁索莫闭门居,珍重山阳信不疏。

但报七言当玉案,何须千里驾柴车。

乐天官满应归早,扬子家贫只晏如。

他日往来随二老,共甘盂饭与盘蔬。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