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却 到 浙 西 唐 /李 绅 临 平 水 竭 蒹 葭 死 ,里 社 萧 条 旅 馆 秋 。尝 叹 晋 郊 无 乞 籴 ,岂 忘 吴 俗 共 分 忧 。野 悲 扬 目 称 嗟 食 ,林 极 翳 桑 顾 所 求 。苛 政 尚 存 犹 惕 息 ,老 人 偷 拜 拥 前 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称嗟(chēng jiē)的意思:称赞、赞美。
分忧(fēn yōu)的意思:分担忧愁,共同承担困难或烦恼。
蒹葭(jiān jiā)的意思:指茂盛的草木。
嗟食(jiē shí)的意思:指因饥饿而叹息又进食,形容生活贫困或困苦潦倒。
苛政(kē zhèng)的意思:指残酷、严酷的政治统治方式。
老人(lǎo ré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尊称老年人。
里社(lǐ shè)的意思:指内部的组织或团体。
旅馆(lǚ guǎn)的意思:旅馆指的是为旅行者提供住宿的地方。在成语中,旅馆常常用于比喻世事变幻、人生无常。
平水(píng shuǐ)的意思:形容水面平静,没有波澜。
乞籴(qǐ dí)的意思:乞求救济或施舍。
尚存(shàng cún)的意思:仍然存在,尚未消失或灭亡
惕息(tì xī)的意思:警惕和息怒。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翳桑(yì sāng)的意思:指有负罪、有过错的人,也用来形容心中有愧疚的人。
- 翻译
- 临平湖水干涸芦苇枯萎,乡间社庙冷清旅馆秋意浓。
曾经感叹晋郊百姓买粮难,怎会忘记吴地风俗共分他人忧虑。
田野上人们悲伤地望着食物,树林深处寻找仅有的收成。
严苛的统治还在,人们仍心惊胆战,老者偷偷祈求在前行的舟中得到庇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到达浙西一带,面对着萧瑟的旅馆景象和萧条的里社风光,内心充满了感慨。开篇两句“临平水竭蒹葭死,里社萧条旅馆秋”设定了整首诗的情调与环境,平水之滨,蒹葭枯死,反映出一种凄凉景象,而里社的萧瑟和旅馆的秋意,更添了一份寂寞。
接着,“尝叹晋郊无乞籴”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晋朝郊野无人乞食(乞籴,指的是乞求粮食)的往事感慨。随后,“岂忘吴俗共分忧”则是说难道忘记了吴地的风俗,共同承担忧患吗?这里暗示诗人对历史的关切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写出了农村的悲凉景象,以及人们对于生活困顿的无奈。他们只得在田野中辛勤劳作,以期获得生计之资,而那遮天蔽日的树木和茂密的桑枝,又反映出生活的艰难。
最后,“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表达了诗人对于仍然存在的苛政(苛政指的是不合理或过分严厉的法律和征税)的担忧。老人在船上偷偷地行礼,象征着人们对更好生活的渴望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民生疾苦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浮沤篇同宗室塞晓亭阁学赋
铜虬咽清昼,骤雨鸣溅溅。
揽衣循广墀,寂照生寒烟。
乍疑玉女箭,当窗逞骈阗。
旋讶鲛妾珠,入掌争蝉联。
因风倏变现,幻影相夤缘。
我闻香海潮回一弹指,三山浮动惊顽仙。
以无明故作水观,画空得界成中边。
本来无受讵有触,物间之物圆间圆。
针锋粟颗绝思议,印可未得知闻悬。
妙手烦公碎虚白,覆杯涤尽坳堂砖。
晶帘高轴玉壶净,照座但有真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