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六日晚发六合》
《十六日晚发六合》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扬舲长河风物喜清美。

茫茫秋水平,淡淡暮山紫。

倏焉月东升,光彩腾万里。

孤鸿何处来,清音落人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河(cháng hé)的意思:指长长的河流,比喻时间或历史的长久流转。

淡淡(dàn dàn)的意思:形容某物或某种情感的程度不深,轻微或微弱。

风物(fēng wù)的意思:指风景、景色。

孤鸿(gū hóng)的意思:指孤独的鸿雁,比喻孤独无助的人。

光彩(guāng cǎi)的意思:形容光辉、荣耀、美丽等光彩夺目。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清音(qīng yīn)的意思:指声音纯净悦耳,没有杂音。

秋水(qiū shuǐ)的意思:形容水面清澈透明,如秋天的水。

水平(shuǐ píng)的意思:水平指水面的平坦程度,引申为事物的水准、程度、能力等。

扬舲(yáng l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声音高亢嘹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逆流而上,沿途所见的秋日风光,以及夜晚的宁静与美丽。首句“扬舲溯长河”,简洁有力地展现了诗人行舟于河流之上,逆流而上的壮阔景象。接着,“风物喜清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清新美景的喜爱之情。

“茫茫秋水平,淡淡暮山紫”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幅秋水浩渺、远山如黛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随着诗句的推进,画面逐渐过渡到夜晚:“倏焉月东升,光彩腾万里。”月亮从东方升起,其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展现出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最后,“孤鸿何处来,清音落人耳”两句,以一只孤独的大雁作为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大雁的清脆叫声仿佛直接落入诗人的耳中,引发了他的深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静谧夜晚中的内心独白,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连阴

山易生云云易雨,时行应节已连阴。

刚欣绿野歌优渥,又觉周书陡廑心。

(0)

池亭对雨

晴空过午云容委,廉纤初作继靡迤。

池亭披爽眄烟霄,滴滴濛濛卒未止。

势将入夜审何妨,时行大雨惟时矣。

自春徂夏屡沾膏,麦收禾长稀逢此。

近旬不雨我已愁,乃知患失吾犹尔。

??滋地将寸馀,夕阳忽露天衣绮。

何当大霈达明晨,普惬三农望全美。

(0)

水村图三首·其二

白芷青蒲绿水涵,槿篱茅舍学江南。

知耕亦复思知织,桑叶初肥好浴蚕。

(0)

水窦岩二绝句·其一

东坡两字偈浮休,既解云休更底浮。

输却水岩曾不语,岩常住即水常流。

(0)

甘露泉

一滴之露通苍天,一滴之水通黄泉。

彻上彻下本如是,何独称甘此渫然。

文殊问不二,维摩默无语。

栖岩枕谷刹若林,安名立字乃尔许。

涓涓流作功德池,五百应真曾浴斯。

问谁是能谁是所,泠泠澄照付不知。

(0)

曲逆故城·其一

阏氏奇计出平城,薄陋由来有定评。

却得酬勋因解难,壮哉曲逆赐陈平。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