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落疑含雾,斜飞觉带风。
湿槐仍足绿,沾桃更上红。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细腻而生动的景象,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与自然界的微妙互动。
首句“重轮宵犯毕,行雨旦浮空”,开篇即以“重轮”暗喻月亮,夜晚的月亮仿佛在天空中犯错般地停留,而“行雨旦浮空”则描绘了清晨时分,雨水在空中飘荡的景象。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接着,“细落疑含雾,斜飞觉带风”,进一步描绘了雨的形态。雨点细密如雾,轻盈地落下,似乎能感受到微风的拂动。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雨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湿槐仍足绿,沾桃更上红”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地面,槐树在雨中依然保持翠绿,桃花则因雨的滋润而更加鲜艳。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雨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雨水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最后,“无由似玄豹,纵意坐山中”,诗人想象自己如同一只自由自在的玄豹,在山林间随意游走。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隐含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雨与植物、空气、时间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内心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
晚过力力溪,溪水清可掬。
皎月悬林端,修竹如新沐。
下马入番社,番众一何肃。
灯前试细认,尔雅殊被服。
咨访听语音,通晓更娴熟。
圣治开文明,光被及番族。
应知久渐摩,秀发此先卜。
拱手进番童,经书果能读。
忠信自有基,礼义须涵育。
劝勉且丁宁,披月前村宿。
内山有生番,可以渐而熟。
王化弃不收,犷悍若野鹿。
穿箐截人首,饰金誇其族。
自古以为常,近者乃更酷。
我民则何辜,晨樵夕弗复。
不庭宜有征,振威宁百谷。
土辟听民趋,番驯赋亦足。
如何计退避,画疆俾肆毒。
附界总为戕,将避及床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