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宾馆(bīn guǎn)的意思:指待客之所,客人到此可以得到照顾和安排。
不愧(bù kuì)的意思:表示符合预期,不辜负期望或名声。
传吏(chuán lì)的意思:传递消息的官员
官称(guān chēng)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组织的正式称呼,通常是由上级权威机构授予的。
河上(hé shàng)的意思:指在河上,表示在水上行驶或活动。
吏卒(lì zú)的意思:指官吏和士兵,也泛指官员和下属。
庙祀(miào sì)的意思:庙,指祭祀神灵的场所;祀,指祭祀神灵。庙祀指祭祀活动或祭祀仪式。
三世(sān shì)的意思:指代三代人,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历史悠久或者代代相传。
扫白(sǎo bái)的意思:清除、扫除、清理
上行(shàng xíng)的意思:向上前进,指事物发展、进步或个人地位提升。
史官(shǐ guān)的意思:指官员记录历史的职务,也指历史记载的官方文书。
先登(xiān dēng)的意思:指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中,率先取得成就或名声。
姓名(xìng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姓和名字,用来表示个人身份。
行旌(xíng jīng)的意思:行军时的旗帜
勋劳(xūn láo)的意思:指功劳和劳苦辛劳的事迹。
影堂(yǐng táng)的意思:指人多的地方或场所。
中朝(zhōng cháo)的意思:指两国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可表示两国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朱履(zhū lǚ)的意思:指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
朱履客(zhū lǚ kè)的意思:指官员出使他国时,以朱红色的靴子代表身份和地位。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和张都宪谒黟国公祠韵》。诗中描绘了对黟国公祠的瞻仰之情,以及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敬仰。
首联“将坛三世仰先登,庙祀中朝睹载兴”,以“将坛”和“庙祀”为引子,点明了对黟国公祠的崇敬之情,暗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三世之“仰”和中朝之“睹”,既表达了时间的跨度,也体现了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长久怀念和尊敬。
颔联“宾馆久辞朱履客,影堂时扫白头僧”,通过“宾馆”和“影堂”的场景描写,展现了黟国公祠内静谧庄严的氛围。久辞朱履客,意味着宾朋已离去,留下的是对黟国公的深深思念;时扫白头僧,则是僧侣们定期清理影堂,象征着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持续纪念和追思。
颈联“楼中旧匣藏秋剑,河上行旌见夜灯”,进一步描绘了黟国公祠内的景象。楼中的“秋剑”象征着黟国公的英勇事迹和不屈精神,而河上的“行旌”和夜晚的“夜灯”,则寓意着他的功绩被后人铭记,并且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尾联“犹有姓名传吏卒,勋劳不愧史官称”,总结了黟国公的名声和功绩。即便岁月流转,他的名字仍被后世的官吏所传颂,其功勋和成就得到了史官的认可和称赞,彰显了他作为历史人物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黟国公祠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深刻思考和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拟元白诗二首并用其韵·其一元拾遗微之
堂下有竹埭,尚缺五六竿。
却嫌少清听,岂虑碍远看。
趁此膏雨足,兼之暑未残。
移来青山曲,随见绿阴团。
斜拂凌云松,低临溘露兰。
汀芦与池苇,欲效良云难。
不肯裁为箫,空期凤下坛。
不肯持作钓,富春江上寒。
愿学蓝田上,种出千琅玕。
劲节从此申,生机实未阑。
九月五日诣畅春园恭请皇太后圣安即视事于观澜榭引见于大西门其地长楼横亘即皇祖曩时阅射处也爰亲御弧矢集近侍诸臣较射时惟深秋风高日晶气候清肃弓手相调连发二十矢中一十有九儒臣侍列与观者援唐臣元武阙观射故事赋诗进览因用侍郎齐召南韵成四律纪之·其四
秋原馺娑一鸣鞭,远入烟堤近柳前。
横过绿残红重岭,俯看云白菊黄天。
幞头导中诚堪笑,连网周阹未是田。
历览西成堪额庆,敢忘兢业诩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