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都看黄屋,此意竟萧条。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福 安 府 第 二 十 九 宋 /文 天 祥 崔 嵬 扶 桑 日 ,阔 会 沧 海 潮 。倾 都 看 黄 屋 ,此 意 竟 萧 条 。
- 翻译
- 巍峨的太阳从扶桑升起,广阔的大海掀起汹涌的潮汐。
全城的人都来围观那黄色的宫殿,但这种景象却显得空荡和冷清。
- 注释
- 崔嵬:形容高大雄伟。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方日出处,象征着东方或远方。
阔会:形容场面宏大。
沧海:形容大海深广,常用来比喻广阔的胸怀或无尽的忧思。
黄屋:古代帝王的居所,因其墙壁涂黄而得名,象征皇权。
萧条:形容冷落、空寂。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文天祥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江山社稷的关切和悲凉情感。全诗采用了古典诗词中的夸张手法,以“崔嵬扶桑日”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太阳被巨石般的阴霾所掩盖的景象,暗示着光明与正义被压制的情状。接着,“阔会沧海潮”则通过广大无垠的大海和汹涌澎湃的潮水,展现了诗人心中的不平与愤懑。
“倾都看黄屋”一句,借用历史上的“黄屋”作为象征,指代着王权或国家政权。这里的“倾都”可能暗示着政权的动摇和危机。而最后,“此意竟萧条”,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种局势时内心的无奈与悲凉,以及对于未来前景的迷茫和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形象,抒发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严肃的历史关怀,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于一体的杰出之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高克明左迁镇远府判自号铁溪主人及内移为赋此
铁溪山水清如许,借问何人为作主。
信阳逐客何处来,一棹徘徊秋色里。
枕流欲以洗吾耳,漱石欲以砺吾齿。
山深路远人迹稀,此副肝肠向谁理。
昨夜岩头西风起,疋马送君乂千里。
他时何处问浮踪,短句长篇铁山底。
读陈忠肃公传次柯竹岩韵
行都开阃头尚黑,壮怀直欲吞迤北。
厉兵秣马不成寐,夜夜起待东天白。
九庙英灵凛如生,忍使宗社一齐倾。
沧海可填山可徙,谁谓志专功无成。
昨日闾阎谩惊扰,劲气不逐腥风倒。
白日隐隐东方升,夕晖看作晨晖皦。
鸡盘歃血盟未寒,卖降之子舌先弹。
母系尼庵儿械道,盘中有饭吾谁餐。
救焚不管头额烂,叔氏起兵谋复汉。
叛贼已诛敌未歼,视死如归心不乱。
城南别墅
幽人有远韵,卜筑城南村。
青山罗庭除,疏柳荫柴门。
虚堂寂无人,但闻鸟雀喧。
秋晴穫禾黍,日夕收鸡豚。
农家无外萦,岁事在壶飧。
感此生理蕃,其乐难具言。
我方走尘土,未能问田园。
谁知隔城闉,咫尺有桃源。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