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静室》
《静室》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静蕴动之机,动彰静之理。

譬如水与波,岂能彼此

攀跻讵非劳,宴息因至止。

随照乃失宗,归根得旨

虚室设有云,糟柏而已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彼此(bǐ cǐ)的意思:互相;相互之间

得旨(de zhǐ)的意思:得到皇帝的谕旨或命令。

而已(ér yǐ)的意思:表示某事物或某情况只是如此,没有其他更多的含义或价值。

归根(guī gēn)的意思:指事物最终归结到根本原因或本质。

攀跻(pān jī)的意思:指努力爬升、追求更高的地位或境界。

譬如(pì rú)的意思:用来比喻或举例说明。

岂能(qǐ néng)的意思:表示不可能或不能够。常用于反问句或否定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态度。

随照(suí zhào)的意思:按照,依照

虚室(xū shì)的意思:虚室指的是空房间或空屋子,比喻没有实际内容或内在价值的空洞之物。

宴息(yàn xī)的意思:停止宴会,结束酒宴

已矣(yǐ yǐ)的意思:已经结束或已经完了

鉴赏

这首诗《静室》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动静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首句“静蕴动之机,动彰静之理”,开篇即揭示了静与动的辩证关系,静中蕴含着动的可能,而动则彰显了静的本质。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同水与波,看似分离,实则不可分割,体现了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

接下来,“譬如水与波,岂能别彼此”一句,以水和波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静与动之间难以区分的本质联系,强调了两者在自然界中的共生共存。

“攀跻讵非劳,宴息因至止”则进一步阐述了追求与休息之间的关系。攀爬山峰固然辛苦,但达到休息的时刻,心灵得到了释放。这里隐含了人生的追求与放松、奋斗与休息之间的平衡之道。

“随照乃失宗,归根尽得旨”表达了对内心深处自我认知的追求。随波逐流可能会迷失自我,只有回归本源,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倡导,也是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最后,“虚室设有云,糟柏而已矣”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空灵的画面。在空旷的室内,云雾缭绕,仿佛是糟柏(一种象征高洁品质的植物)的象征,寓意着在宁静的环境中,心灵得以净化,品格得以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静与动、追求与休息、自我认知与内心净化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细腻的感悟。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卖画

一束丹青半贽诗,稍如吏部长安时。

萧条客舍弹棋得,流落人间作记垂。

到处冯将临赝估,倾箱?共蠹鱼饥。

卧游忽夺正惆怅,壁隙何遮风太吹。

(0)

唐伯虎画崔氏且题次其韵

彷佛相逢待月身,不知今夕是何辰。

行云总作当年散,胡粉空传半面春。

嫁后形容难不老,画中临榻也应陈。

虎头亦是登徒子,特取妖娇动世人。

(0)

茶寮纪事

万壑风泉秋正哀,四山云雾晚初开。

不因王事兼程入,安得閒行向北来?

登陟未妨安石兴,纵擒徒羡孔明才。

乞身已拟全师日,归扫溪边旧钓台。

(0)

过分宜望钤冈庙

共传峰顶树,古庙有灵神。

楚俗多尊鬼,巫言解惑人。

望禋存旧典,捍禦及斯民。

世事浑如此,题诗感慨新。

(0)

赴谪次北新关喜见诸弟

扁舟风雨泊江关,兄弟相看梦寐间。

已分天涯成死别,宁知意外得生还。

投荒自识君恩远,多病心便吏事閒。

携汝耕樵应有日,好移茅屋傍云山。

(0)

飞龙篇

西登崆峒,如观五城。云霞垂彩,日月互明。

玄鹤绕树,青鹿长生。翘慕轩皇,问道广成。

至人不私,灵符亲授。熟尔心田,窒尔情窦。

驾风乘霓,八表腾骤。人寰秕糠,长乐玄囿。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