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蕴动之机,动彰静之理。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彼此(bǐ cǐ)的意思:互相;相互之间
得旨(de zhǐ)的意思:得到皇帝的谕旨或命令。
而已(ér yǐ)的意思:表示某事物或某情况只是如此,没有其他更多的含义或价值。
归根(guī gēn)的意思:指事物最终归结到根本原因或本质。
攀跻(pān jī)的意思:指努力爬升、追求更高的地位或境界。
譬如(pì rú)的意思:用来比喻或举例说明。
岂能(qǐ néng)的意思:表示不可能或不能够。常用于反问句或否定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态度。
随照(suí zhào)的意思:按照,依照
虚室(xū shì)的意思:虚室指的是空房间或空屋子,比喻没有实际内容或内在价值的空洞之物。
宴息(yàn xī)的意思:停止宴会,结束酒宴
已矣(yǐ yǐ)的意思:已经结束或已经完了
- 鉴赏
这首诗《静室》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动静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首句“静蕴动之机,动彰静之理”,开篇即揭示了静与动的辩证关系,静中蕴含着动的可能,而动则彰显了静的本质。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同水与波,看似分离,实则不可分割,体现了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
接下来,“譬如水与波,岂能别彼此”一句,以水和波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静与动之间难以区分的本质联系,强调了两者在自然界中的共生共存。
“攀跻讵非劳,宴息因至止”则进一步阐述了追求与休息之间的关系。攀爬山峰固然辛苦,但达到休息的时刻,心灵得到了释放。这里隐含了人生的追求与放松、奋斗与休息之间的平衡之道。
“随照乃失宗,归根尽得旨”表达了对内心深处自我认知的追求。随波逐流可能会迷失自我,只有回归本源,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倡导,也是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最后,“虚室设有云,糟柏而已矣”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空灵的画面。在空旷的室内,云雾缭绕,仿佛是糟柏(一种象征高洁品质的植物)的象征,寓意着在宁静的环境中,心灵得以净化,品格得以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静与动、追求与休息、自我认知与内心净化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细腻的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