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四霜筠亭》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四霜筠亭》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解箨新篁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婵娟(chán juān)的意思:形容月亮圆满明亮。

解箨(jiě tuò)的意思:解开箨子,比喻揭穿欺骗的阴谋。

凛凛(lǐn lǐn)的意思:形容寒冷、严寒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气势威严、严肃庄重的样子。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新篁(xīn huáng)的意思:指新长出的竹子,比喻人才新生或新晋出来的人才。

须待(xū dài)的意思:必须等待、必须静候时机

自持(zì chí)的意思:自己克制,不依赖他人。

注释
解箨:新竹脱去笋壳。
新篁:新竹。
不自持:难以自控,形容成长迅速。
婵娟:形容姿态美好。
岁寒姿:寒冬时节的坚韧姿态。
凛凛:威严的样子。
霜前意:在霜降前的坚韧意志。
须待:必须等待。
秋风:秋季的风。
粉落:竹子生长过程中,表皮脱落。
翻译
刚刚脱去笋壳的新竹难以自控,展现出清秀的姿态,仿佛已经具备了寒冬时节的坚韧。
要想真正领略它在严霜面前的威严风采,还需等待秋风吹过,竹粉飘落的那一刻。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解箨新篁不自持”一句,画面上是正在进行中的农事场景。解开了稻穗,用新的筛子来过滤,但却没有人在那儿操作,这种静谧而又寂寞的氛围,透露出诗人对农作物成熟后那种既期待又淡然的情感。

“婵娟已有岁寒姿”这句,则是描绘秋天树木所显现出的生机。婵娟指的是枝叶间的空隙,而岁寒姿则形容树木在严冬中依旧保持着生长的姿态。这句话中蕴含了对生命力度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深刻感悟和情感寄托。

“要看凛凛霜前意”这一句,通过提及想要观赏那如织的霜前景象,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秋天特有景致的喜爱。霜意,即是指那些即将降临但尚未完全到来的霜气,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映射出诗人的情怀和审美观点。

“须待秋风粉落时”则是在时间上进一步延伸,表达了一种等待和期待。秋风轻拂,霜花纷纷,这样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凉爽的气息,也预示了季节更迭中自然界的美好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事、树木、霜意和秋风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秋天画卷。诗人在这静谧而又富有情感的笔触之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命力与美丽景象的世界,同时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界深刻的情感和观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二首·其一

维舟登野岸,因访故人居。

乱后知何处,荆榛匝弊庐。

(0)

卧疾

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

空堂留灯烛,四壁青荧荧。

羁旅随人欢,贫贱还自轻。

今来问良医,乃知病所生。

僮仆各忧愁,杵臼无停声。

见我形憔悴,劝药语丁宁。

春雨枕席冷,窗前新禽鸣。

开门起无力,遥爱鸡犬行。

服药察耳目,渐如醉者醒。

顾非达性命,犹为忧患生。

(0)

江头

晚步随江远,来帆过眼频。

试寻新住客,少见故乡人。

回首怜归翼,长吟任此身。

应同南浦雁,更见岭头春。

(0)

忆故州

垒石为山伴野夫,自收灵药读仙书。

如今身是他州客,每见青山忆旧居。

(0)

奉和袭美题褚家林亭

疏野林亭震泽西,朗吟闲步喜相携。

时时风折芦花乱,处处霜摧稻穗低。

百本败荷鱼不动,一枝寒菊蝶空迷。

今朝偶得高阳伴,从放山翁醉似泥。

(0)

南中别王陵成崇

握手与君别,歧路赠一言。

曹卿礼公子,楚媪馈王孙。

倏尔生六翮,翻飞戾九门。

常怀客鸟意,会答主人恩。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