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清休远戍,节暮复哀砧。
候虫声共切,由郭气同阴。
千下有寒者,那知关塞深。
这首清代鲍皋的《闻砧》描绘了和平时期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首句“时清休远戍”表达了社会安宁使得远方戍守的士兵得以暂时休息,然而“节暮复哀砧”一句,通过傍晚时分传来的捣衣声,勾起了他们深深的思乡愁绪。"不断千家响"进一步渲染了砧声的连绵不断,仿佛连接着千家万户的思念之情。“无端万里心”则直接抒发了戍卒对家乡万里之外亲人的牵挂。
后两句“候虫声共切,由郭气同阴”通过秋虫的鸣叫和城郭间的阴冷气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与砧声相呼应,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最后,“千下有寒者,那知关塞深”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戍卒身处边关的孤独与寒冷,以及对家乡温暖的深深怀念,揭示了诗的主题——战争背景下戍边士兵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砧声为引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清末戍边士兵在和平与战乱交织中的复杂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