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是法王根,动是法王苗。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常住(cháng zhù)的意思:常年居住,不离开。
当成(dàng chéng)的意思:视作;认为是;把…当作
定当(dìng dàng)的意思:必定会,一定要
度桥(dù qiáo)的意思:度过桥梁,比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法王(fǎ wáng)的意思:指善于判断是非、公正无私的人,也可指能够明辨真伪、有决断力的人。
烦恼(fán nǎo)的意思:指心情烦闷,苦恼困扰。
回心(huí xīn)的意思:改变立场或态度,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净土(jìng tǔ)的意思:指纯净无尘的土地,也指心灵纯净的境地。
来潮(lái cháo)的意思:指突然产生某种冲动或兴致,做出一些不经思考的决定或行为。
六度(liù dù)的意思:形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关系非常近,非常亲密。
涅盘(niè pán)的意思:涅盘是佛教用语,指的是通过修行、超脱尘世,达到解脱、彻底摆脱一切痛苦和尘世纷扰的境界。
三涂(sān tú)的意思:指一种三次涂抹的技法,比喻重复多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应时(yìng shí)的意思:根据时机做出适当的反应,做事情得当。
正觉(zhèng jué)的意思:指正直、清醒的觉悟和认识。
- 鉴赏
这首诗《颂(其六)》由唐代诗人傅翕所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的核心概念与修行之道。
首句“寂是法王根,动是法王苗”以“寂”与“动”为对比,形象地阐述了佛法的根基与成长。寂,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觉悟,是佛法的根本;动,则代表了修行过程中的活动与实践,是佛法成长的体现。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法的完整体系。
接着,“涅盘既不远,常住亦非遥”表达了佛法的最终目标——涅盘,以及修行者内心常住的真理,并非遥不可及。这暗示了只要遵循正确的道路,每个人都能达到心灵的解脱与永恒的宁静。
“回心名净土,烦恼应时消”进一步说明了内心的转变与净化。回心,即回转心意,从世俗的烦恼中抽离,转向内心的清净与平和。这样的转变,自然会带来烦恼的消解,使人心灵得到净化,进入一片净土。
“欲过三涂海,勤修六度桥”则描绘了修行者面对的挑战与克服之路。三涂海象征着生死轮回的苦难,而六度桥则是通往解脱的修行路径,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通过勤奋地修习这些法门,修行者能够跨越苦难的海洋,最终达到解脱的彼岸。
最后,“定当成正觉,喻若待来潮”总结了修行的最终目标——正觉,即达到佛的觉悟状态。这如同等待潮水的到来,意味着在持续不懈的努力与修行之后,觉悟之潮终将涌来,引领修行者达到佛的境界。
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修行的内在逻辑与最终目标,鼓励人们通过内心的觉醒与实践,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凤归云.偶作
吾老矣、去日光阴,那堪屈指,任侠疏狂,蹴鞠樗蒲,不痴不慧,无才无技。
况生来、本磨蝎为宫,穷鼯学计。
问人生、何处堪出世。应有淡月微风,剩山残水。
还自去、守我良方,钻他故纸。
不过是、一卷离骚,几叶楞严,破除万事,颓然坐废。
曾消受得、蛮触功名,邯郸滋味。
而今后,拚得无萦系。永教毁砚焚书,渔樵同醉。
最高楼.丁亥答文友楚中寄词
离愁处,碧树正苍茫。伊人又一方。
君谱茶经携瓦罀,我修花史坐琴床。
玳楼中,金弹处,可能忘。他生撇、不下鸳池被。
今生趱、不上鲛盘泪。杨柳下,泛归航。
借得世情消酒瓮,拾将奇字衬诗囊。
唤风姨,招月姊,伴云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