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故知容州朝请陶公章二首·其二》
《挽故知容州朝请陶公章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危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巴陵三载掾,太半并棠阴

仆守濂溪训,公推靖献心。

更深夜箦,茹纳惜时金。

引领西山路天风泪满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巴陵(bā líng)的意思:指人事物的特征或状态与巴陵地区相似,形容相对荒凉、贫瘠或落后。

更深(gēng shēn)的意思:更加深入或更加深厚。

公推(gōng tuī)的意思:公众一致推举,普遍推崇。

靖献(jìng xiàn)的意思:指为了消除内外的威胁而采取行动,保护国家安定的行为。

濂溪(lián xī)的意思:濂溪是指濂水和溪水,比喻学问渊博、博学多才。

山路(shān lù)的意思:比喻困难险阻的道路。

深夜(shē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沉时刻,通常指夜晚较晚的时间段。

棠阴(táng yīn)的意思:指树荫下的凉爽之处,也比喻高官显贵的庇护。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引领(yǐn lǐng)的意思:带领、引导、指导他人前进或发展。

翻译
在巴陵任职三年,大部分时光都在棠荫下度过。
我遵循濂溪先生的教诲,他则推崇我如靖献般的忠诚之心。
直到深夜临终之时,他还珍惜每分每秒。
怀念往昔,走在西山小路上,心中充满对逝去时光的感伤泪水。
注释
巴陵:指湖南岳阳,这里代指作者任职之地。
掾:古代官府中佐助官员的通称。
棠阴:棠树下的阴凉,象征清静和学问。
仆:谦称,我。
濂溪训:指周敦颐(号濂溪)的理学思想。
靖献:古代谥号,表示忠诚和贡献。
箦:竹席,此处指病榻。
茹纳:接受,包含。
引领:引颈远望,怀念。
西山路:可能指作者回忆中的路径或想象中的归途。
天风:自然界的风,也寓指高尚的精神。
襟:衣襟,这里指情感的流露。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怀旧之情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的深切思念。开篇“巴陵三载掾,太半并棠阴”一句,即点明了诗人的官职和居住环境,同时也为全诗的情感基调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哀伤的氛围。

接着,“仆守濂溪训,公推靖献心”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朋友或同僚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濂溪”与“靖献”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人物或事件,但在此处被用来强化诗人的怀旧感。

紧接着,“迨更深夜箦,茹纳惜时金”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珍惜与无奈。深夜之中,箦(一种古代坐具)旁边可能摆放着某种物品,而“茹纳”则是指收藏起来以示珍贵,这里的“时金”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也可以解读为对时间不再的感慨。

最后,“引领西山路,天风泪满襟”两句,则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安慰,以此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这里的“西山路”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天风”则象征着自由和无拘,这里的泪水,正是诗人情感的外化。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过往生活细节的回忆,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逝去岁月无法挽回的无奈与哀伤。

作者介绍

危骖
朝代:宋

危骖,尝知复州(《平塘集》卷三附《戚末奉议郎新知复州军州事危骖挽故知容州朝请陶公章》)。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岁除杂感十首·其八

从无西笑乐,不勒北山铭。

艰苦应吾道,浮沉惜此生。

二万已过日,千秋何限情。

书斋空自叹,谁是晚能成。

(0)

东湖曲十首·其三

湖西堰口接通川,画舫争潮入占前。

金环玉腕亲持桨,锦袖红靴自打牵。

(0)

送区四之广海幕府

浓眉方面玉肌红,骨相人言似阿翁。

卧读阴符残月下,自磨雄剑乱流中。

鱼开夜目常疑火,豚拜波心更起风。

幕府昼长无事日,好诗吟赏与谁同。

(0)

题王也痴虚舟三首·其三

舟居非水古谁同,曲折疏篱一径通。

不乏倪迂高士笔,连人都入画图中。

(0)

次答温杜公四首·其四

身世交相弃,形骸亦自嫌。

其坚同大瓠,于用愧轻缣。

世德君家重,清诗律法严。

无能酬丽藻,搔首对穷檐。

(0)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三

借却今朝补昨旬,历书新纪祝融神。

金乌落尽无晴日,蜀魄啼衰有恨身。

星火尚传羲叔宅,箫韶曾是帝虞巡。

从他节序相流易,四百罗浮只自春。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