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端式上人十咏·其九渔舟火》
《和端式上人十咏·其九渔舟火》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芦洲一点明,知有渔人泊。

江溟杳不分,谁方在高阁

是时孤雁去,应认光中落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分(bù fēn)的意思:不加区分,不作区别

点明(diǎn míng)的意思:明确指出,直接说明事实或道理。

高阁(gāo gé)的意思:形容地位高,权力大,或者形容人远离尘嚣,生活清净。

孤雁(gū yàn)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孤独无助,没有伴侣或支持者。

一点(yì diǎn)的意思:少量,微小的数量

渔人(yú rén)的意思:指有智慧和耐心的人,能够冷静应对困难和挑战。

中落(zhōng luò)的意思:中落指遭受失败或挫折,失去地位或荣誉。

注释
芦洲:长满芦苇的水边陆地。
明:明亮的。
渔人:捕鱼的人。
泊:停泊。
江溟:江面辽阔,水色深暗。
杳不分:难以分辨。
高阁:高楼。
孤雁:独自飞翔的大雁。
光中落:在光亮中落下。
翻译
芦苇丛中有一点灯光闪烁,知道有渔夫停泊在那里。
江面广阔,水天相接看不清,哪座高楼上的人还在呢?
这时一只孤独的大雁飞过,它应该能看见那光点,知道有人在其中落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芦洲一点明”,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夜晚芦苇丛中的点点灯火,暗示着渔舟的存在。次句“知有渔人泊”进一步确认了渔夫正在岸边停泊,让人想象他在静夜中独享宁静的生活。

“江溟杳不分”描绘了江面广阔,水天一色,难以分辨边际,增添了神秘感。诗人接着设问:“谁方在高阁?”引发读者对那未知的高处人物的好奇,可能是一位观者,也可能象征着远方的思绪或理想。

最后两句“是时孤雁去,应认光中落”,将视线转向空中,一只孤独的大雁掠过,它或许会误以为那灯火是同伴的信号,从而落下寻找。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和对孤独者的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渔舟灯火、江面景色和孤雁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沉思考。梅尧臣的诗风素来清新淡雅,此诗亦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赠余应松联

笔老诗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奇。

(0)

贺张百熙60寿联

含谟吐忠,为国桢干;应期作弼,配耀岳崧。

(0)

修文县署联

修其孝悌忠信;文以礼乐诗书。

(0)

南通博物院藤东水榭联

待其送夕阳,延素月;若已窥烟液,临沧州。

(0)

挽孙联

宗悫堕马竟戕生,虚予期望乘长风破巨浪之志;

汪锜虽殇亦何恨,怜汝未能执干戈卫社稷而亡。

(0)

丰湖书院联

关心一郡衣冠,在诸公鼛鼓三年,敢言劳苦;

回首十弓榛莽,见多士琴书四壁,得忘由来。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