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在行人起,千峰复万峰。
古木高生槲,阴池满种松。
火探深洞燕,香送远潭龙。
蓝坞寒先烧,禾堂晚并舂。
更投何处宿,西峡隔云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远的意境和情感。开篇“月在行人起,千峰复万峰”两句,以行走中的诗人视角,把月亮和连绵的山峰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孤独旅行者的情怀。
接下来的“海虚争翡翠,溪逻斗芙蓉”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竞艳斗妍,以花鸟鱼虫等生灵形象化的方式描绘山水之美。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大自然中生命力与色彩的丰富多彩。
“古木高生槲,阴池满种松”两句,更深入地刻画了山林的静谧与苍郁,其中“古木”和“阴池”的使用,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沉淀和自然的神秘。树木的高大和池水的宁静,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下片“火探深洞燕,香送远潭龙”则以动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火探深洞燕”中的“燕”字,可能暗指燕子在洞穴中安家,象征着归宿和温暖;而“香送远潭龙”则让人联想到了水泽之美与神秘的生物。
最后,“蓝坞寒先烧,禾堂晚并舂。更投何处宿,西峡隔云钟。”几句诗中对时间流转和空间距离的描绘,更增添了一种旅行者在山野间寻找归宿的心境。蓝坞(可能指的是某地的地名)的寒冷与禾堂的晚景,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而“西峡隔云钟”则是诗人对未知之处的一种向往和探寻。
整首诗通过多样的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岁暮时分,对旅行中寻找心灵归宿的渴望。
桃花院落,烟重露寒,寂寞禁烟晴昼。
风拂珠帘,还记去年时候,惜春心,不喜闲窗绣。
倚屏山,和衣睡觉,醺醺暗消残酒。
独倚危阑久,把玉笋偷弹,黛蛾轻斗。
一点相思,万般自家甘受,抽金钗,欲买丹青手。
写别来,容颜寄与,使知人清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