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起(bù qǐ)的意思:不敢或不愿意起来;拒绝或不接受。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仓粟(cāng sù)的意思:指粮食储备丰富,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赤日(chì rì)的意思:指炎热的夏日,太阳照射得非常猛烈。
得一(dé yī)的意思: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或成功的机会。
方始(fāng shǐ)的意思:方才开始
负输(fù shū)的意思:指在比赛、竞争中失败或者输掉了比赛。
妇子(fù zǐ)的意思:指已婚的女子,也泛指妇女。
篝火(gōu huǒ)的意思:篝火是指在户外或野外搭建的火堆,用来供人取暖、照明或烹饪。
官仓(guān cāng)的意思:指官府仓库或官方财物。
火齐(huǒ jì)的意思:形容火势旺盛,燃烧得很旺。
农夫(nóng fū)的意思:指农民或农业工作者,也用来形容勤劳、朴实、勇敢的人。
齐声(qí shēng)的意思:指多人同时发出声音,声音一致。
日里(rì lǐ)的意思:日里指白天、白日,与夜晚相对。
入官(rù guān)的意思:指被任命为官员,进入官场。
输入(shū rù)的意思:将信息或数据引入到系统中。
穗头(suì tóu)的意思:指稻谷或其他作物的顶端,也可引申为指事物的顶部或高处。
虽然(suī rán)的意思:表示尽管有一定的限制或困难,但仍然承认或接受事实。
田中(tián zhōng)的意思:指人在田间劳作,形容勤劳努力。
翁妪(wēng yù)的意思:指年纪较大的妇女。
栉栉(zhì zhì)的意思:形容声音清晰、有力。
- 翻译
- 老少妇孺相互催促前行,官府命令在烈日下捕捉蝗虫。
田里蝗虫密布,看不见绿色的田野,稻穗密集像排列的手指。
挖坑点火,众人齐声驱赶,蝗虫吃饱翅膀无力飞起。
用袋子提、篮子背,将蝗虫送到官府,能换多少官仓粮食呢?
即使捕获了一斗蝗虫,又会繁殖出上百斗的新蝗卵。
它们只会吃光田里的庄稼,直到饿死农民才罢休。
- 注释
- 翁妪:老人和老妇。
妇子:妇女和孩子。
官遣:官府派遣。
捕蝗:捕捉蝗虫。
赤日:烈日。
穗头栉栉:稻穗紧密排列。
排指:手指般密集。
凿坑:挖掘坑穴。
篝火:野外的火堆。
腹饱翅短:吃得饱翅膀无力。
飞不起:无法飞翔。
囊提籯负:用袋子和篮子装载。
官仓:官府仓库。
粟能得几:能换得多少粮食。
新蝗子:新的蝗虫卵。
食尽:吃光。
饿杀:饿死。
农夫:农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郑獬所写的《捕蝗》中农民在烈日下艰辛捕捉蝗虫的情景。诗中通过翁妪妇子齐心协力的画面,展现了当时百姓为了应对蝗灾的困苦生活。"官遣捕蝗赤日里"一句揭示了官府的命令和农民的无奈。"蝗满田中不见田,穗头栉栉如排指"形象地描绘了蝗虫数量之多,对庄稼破坏严重。
农民们采取了"凿坑篝火齐声驱"的方法,试图驱赶蝗虫,但"腹饱翅短飞不起"暗示了这种方法的成效有限。他们辛苦劳作,将捕获的蝗虫"囊提籯负输入官",希望能换取一些官仓粮食,但诗人指出这不过是杯水车薪,"换官仓粟能得几"。
最后两句"虽然捕得一斗蝗,又生百斗新蝗子"揭示了蝗灾的恶性循环,即使暂时捕获,也无法根除,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灾害。"只应食尽田中禾,饿杀农夫方始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悲惨命运的深深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古代中国农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苦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