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灵耀之姑苏》
《送灵耀之姑苏》全文
宋 / 释斯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一身在道清苦独知君。

世路终成别,山光不共分。

晚天寒欲雨,春树夜生云。

此去他乡寺,猿声各自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líng耀yàozhī
sòng / shìzhí

shēnwéizàidàoqīngzhījūn

shìzhōngchéngbiéshānguānggòngfēn

wǎntiānhánchūnshùshēngyún

xiāngyuánshēngwé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共(bù gòng)的意思:不共指的是彼此之间没有共同点或者没有共同利益。

独知(dú zhī)的意思:独自知道、独特的知识

各自(gè zì)的意思:各自指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状况或意见。

清苦(qīng kǔ)的意思:生活清贫艰苦。

山光(shān guāng)的意思:山光指的是山上的光线,比喻景色优美、光明照人。

世路(shì lù)的意思:指人生道路、社会环境或人际关系。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乡寺(xiāng sì)的意思:指乡村中的寺庙,比喻环境简朴而安宁。

一身(yī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多种特质或才能。

在道(zài dào)的意思:在正确的道路上;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斯植所作的《送灵耀之姑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灵耀之离别的深深感慨。首句“一身唯在道”体现了诗人对灵耀之追求佛教之道的敬佩,而“清苦独知君”则表达了对友人清贫修行生活的理解和同情。接下来,“世路终成别”直接点明了送别的主题,暗示了人世间的离别总是难免。

“山光不共分”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山光虽美,却无法与即将远行的朋友共享。后两句“晚天寒欲雨,春树夜生云”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阴沉的天气预示着离别的凄凉,而春树夜云则增添了离别的迷茫和无尽思念。

最后,诗人以“此去他乡寺,猿声各自闻”作结,想象灵耀之在远方寺庙中听到的猿猴哀鸣,寓言了自己与友人将各自面对孤独的生活,只能通过想象对方境遇来寄托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未来的深深祝福。

作者介绍

释斯植
朝代:宋

释斯植,字建中,号芳庭,武林(今浙江杭州)人。曾住南岳寺,晚年筑室天竺,曰水石山居。与同时诗人胡三省、陈起等多有唱酬。《南宋六十家小集》收有《采芝集》及《采芝续稿》各一卷(续稿有理宗宝祐四年自跋)。事见本集及《续稿跋》。 释斯植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采芝集》编为第一卷,《采芝续稿》编为第二卷。校以读画斋本《南宋群贤小集》(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0)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0)

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时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0)

秋池

洗浪清风透水霜,水边闲坐一绳床。

眼尘心垢见皆尽,不是秋池是道场。

(0)

碧川

碧溪流下庙湾东,一片蓝光远近同。

黄枳涯间深映月,红兰港外阔涵空。

五桥冠履行天上,万户楼台入镜中。

直到星洲垂尽处,数行花柳散春风。

(0)

题濯缨亭

静处高斋昼杜门,溪亭来往间开樽。

钓台逸老心非傲,浮石仙人迹尚存。

对岸烟林双佛寺,隔滩风笛一渔村。

濯缨岂独酬吾志,清有沧浪示子孙。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