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天寒欲雨,春树夜生云。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灵 耀 之 姑 苏 宋 /释 斯 植 一 身 唯 在 道 ,清 苦 独 知 君 。世 路 终 成 别 ,山 光 不 共 分 。晚 天 寒 欲 雨 ,春 树 夜 生 云 。此 去 他 乡 寺 ,猿 声 各 自 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共(bù gòng)的意思:不共指的是彼此之间没有共同点或者没有共同利益。
独知(dú zhī)的意思:独自知道、独特的知识
各自(gè zì)的意思:各自指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状况或意见。
清苦(qīng kǔ)的意思:生活清贫艰苦。
山光(shān guāng)的意思:山光指的是山上的光线,比喻景色优美、光明照人。
世路(shì lù)的意思:指人生道路、社会环境或人际关系。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乡寺(xiāng sì)的意思:指乡村中的寺庙,比喻环境简朴而安宁。
一身(yī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多种特质或才能。
在道(zài dào)的意思:在正确的道路上;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斯植所作的《送灵耀之姑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灵耀之离别的深深感慨。首句“一身唯在道”体现了诗人对灵耀之追求佛教之道的敬佩,而“清苦独知君”则表达了对友人清贫修行生活的理解和同情。接下来,“世路终成别”直接点明了送别的主题,暗示了人世间的离别总是难免。
“山光不共分”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山光虽美,却无法与即将远行的朋友共享。后两句“晚天寒欲雨,春树夜生云”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阴沉的天气预示着离别的凄凉,而春树夜云则增添了离别的迷茫和无尽思念。
最后,诗人以“此去他乡寺,猿声各自闻”作结,想象灵耀之在远方寺庙中听到的猿猴哀鸣,寓言了自己与友人将各自面对孤独的生活,只能通过想象对方境遇来寄托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未来的深深祝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时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秋池
洗浪清风透水霜,水边闲坐一绳床。
眼尘心垢见皆尽,不是秋池是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