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朝政(cháo zhèng)的意思:朝政是指朝廷的政治,也可以泛指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事务。
绰楔(chuò xiē)的意思:指事情的关键、症结所在。
堵波(dǔ bō)的意思:形容交通拥堵,无法通行。
建置(jiàn zhì)的意思:
亦作“ 建寘 ”。1.扶植。《左传·昭公七年》:“吾子取 州 ,是免敝邑於戾,而建寘 丰氏 也。”
(2).建立;设置。《汉书·武五子传赞》:“后遂命将出征,略取 河南 ,建置 朔方 。”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夫树犹亲戚,土犹士民,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唐 柳宗元 《四门助教厅壁记》:“参明堂之政,原大教之极,其建置之道弘也。” 清 江上蹇叟 《通番之始》:“若其地理之分合,建置之沿革,则均不详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古时所谓‘国’本是等于部落的意思,所谓‘封建藩卫’也不过是建置大小不等的各种殖民部落而已。”
(3).建造;兴建。 唐 李翱 《与本使请停率修寺观钱状》:“若将兴之,是 苻融 、 梁武 皆为 仲尼 、 周公 也;若将废之,阁下又何患其尚寡,而復率其属合力建置之也?”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奏表》:“前知州 李詔 在任日,重修宣圣庙,建置学舍数十厦。”
(4).犹建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宋 端平 间, 真西山 参大政,未及有所建置而薨。”
(5).设施。 明 唐顺之 《提督军务兼巡抚谢表》:“事体一同所职,而建置各有攸司。”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然敝会同志无权无势,一切建置皆白地起造,无有凭借。”林林(lín lín)的意思:形容众多、繁杂。
胜朝(shèng cháo)的意思:指能够战胜朝廷,夺取政权。也可指能够战胜时代潮流,成为时代的领导者。
政迹(zhèng jì)的意思:
见“ 政迹 ”。
亦作“ 政蹟 ”。1.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后汉书·鲁恭传》:“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2).犹政绩。《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迹者赏之,贪残者诛之,远近肃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龙井寺》:“方先生倅 杭 ,即道贬 处州 ,是以无政蹟可见。”参见“政绩”。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名为《题慈寿寺塔》。诗中描绘了对慈寿寺塔的修缮与观瞻,以及对历史政治的反思。
首句“堵波就圮为重脩”,堵波指的是佛塔,这里指慈寿寺塔。句意为佛塔因年久失修而倾圮,如今得以重新修缮。这不仅体现了对古迹的尊重和保护,也暗含了对历史的回顾与珍惜。
次句“绰楔林林试目留”,“绰楔”原指佛塔上的装饰构件,此处泛指塔身的细节。诗人通过“林林”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塔身装饰繁复、错落有致的景象,让人在观赏时不禁驻足流连。
第三句“建置非珰即中壸”,“珰”和“中壸”均为古代官职名,这里借以比喻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或事件。诗句意为,建造佛塔的不仅仅是官员,更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人物。这句话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当下政事的提醒,暗示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有值得铭记的人和事。
最后一句“胜朝政迹戒前辀”,“胜朝”指的是过去的盛世,“政迹”指政治活动的痕迹,“前辀”则比喻前车之鉴。整句诗意为,在回顾历史的辉煌与政治的轨迹时,应当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慈寿寺塔的修缮与观瞻,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现实的警醒,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和政治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