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桃临水短,津柳傍风斜。
草暗都梁路,鸥明钓渚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泊淮河畔,所见之景充满春日生机与静谧之美。首句“宿舸边淮次”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诗人夜晚停泊在淮河岸边,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山村春事赊”一句,以“赊”字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迟缓,仿佛春天的脚步在这里稍作停留,增添了一丝期待与遐想。
“野桃临水短,津柳傍风斜”两句,通过“短”与“斜”两个字,细腻地刻画了野桃与柳树的姿态,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微妙之处。野桃临水而生,显得格外娇小可爱;柳树则随风轻轻摇曳,姿态优雅。
“草暗都梁路,鸥明钓渚沙”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氛围。草色深沉,似乎覆盖了通往都梁的道路,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感觉。而鸥鸟在沙滩上轻盈地飞翔,与垂钓者形成和谐的画面,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最后,“自怜非少壮,抚景惜年华”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意识到自己已非少年,不禁对岁月的匆匆感到惋惜。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外在的景色,更触及了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夜淮河畔的宁静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
我闻清溪溪上之老翁,轩然鹤立群鸡中。
灌园不厌藜藿饱,媚世耻为桃李容。
眼中之子何足与,尚友古柏窥鸿蒙。
当筵烱烱开青镜,柱杖瑟瑟含秋风。
问之定交来,寒暑凡几易。
君节谅不移,我心固匪石。
浮沉世态良足珍,此意萧条竟谁识。
一朝物是人已非,惨澹空馀雏凤栖,月明绕树将何依。
复恐风雷一夕随龙变化不可测,短歌聊为歌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