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变头(biàn tóu)的意思:指人的思想、态度、行为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持橐(chí tuó)的意思:指背着橐子,表示勤劳努力的样子。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糊涂(hú tu)的意思:形容人思维迷糊、不清楚事情的真相或真相不明。
警策(jǐng cè)的意思:警戒和警示的策略或办法,用以提醒人们警惕和防备。
梁鸿(liáng hó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有非凡的才华和能力。
头须(tóu xū)的意思:指头发、胡须等长出来的样子。
消息(xiāo xī)的意思:形容人们因为谣言、传闻或消息的传播而惊慌失措,心惊胆战。
忠孝(zhōng xiào)的意思:忠诚和孝顺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叹(其六)》,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诗中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忠孝之士遭遇困境的深切同情与感慨。
首句“似有通消息”,以“通消息”比喻忠孝之士虽身处逆境,但内心仍保持着对正义和道德的坚守,仿佛与天地间正直之气相通。接下来的“情深不可胪”,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内心的深情厚意,这份情感深厚到难以言表,暗示了他们的坚持与牺牲。
“读书叫警策,呵镜取糊涂”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赞扬读书人通过学习获得警醒与智慧,另一方面讽刺那些自以为聪明实则糊涂的人。这里暗含了对忠孝之士在复杂世事中的清醒认识与坚守原则的赞美。
“阎没前持橐,梁鸿后捧炉”引用了历史典故,分别指代了古代两位忠臣义士:前有汉代的杨震(持橐),后有东汉的梁鸿(捧炉)。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赞扬了杨震的清廉刚正,也表达了对梁鸿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忠孝之士在现实中的处境,如同前贤一样,可能面临不公与艰难。
“坐煎忠孝士,声出变头须”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直接揭示了忠孝之士在社会中的处境。这里的“坐煎”形象地描绘了忠孝之士因坚守道义而遭受的煎熬,而“声出变头须”则表达了他们因遭遇不公而发出的悲愤之声,甚至可能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外貌特征,如白发苍苍或胡须脱落,以此来象征他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忠孝之士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深刻反映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强烈批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