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大四绝·其三》全文
- 注释
- 抽身:脱离,摆脱。
坐毡针:比喻艰难或不舒适的处境。
镜里:镜子中。
休怜:不必怜悯,无需自怜。
白发新:新添的白发。
杖屦:拐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消摇:轻松摇摆,形容行动自如。
共来往:一起往来,共同活动。
更添:又增加了。
林下:隐士的居所,常指退隐生活。
閒人:闲散之人,隐士。
- 翻译
- 庆幸能抽身远离纷扰,不再坐在如毡针般的座位上。
镜子中映照出新生的白发,不必再为此感到怜悯。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名为《次韵子大四绝(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情感,以及面对现实无奈的心境。
“抽身幸免坐毡针”,这句意在形容诗人在生活的磨难中努力挣脱,毡针常喻细小而尖锐的事物,这里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和烦恼。诗人通过“抽身”一词,表达了自己从这些烦恼中幸运地解脱出来的状态。
“镜里休怜白发新”,这句则是诗人面对镜中自己的白发时所产生的情感。“休怜”意味着不必过于哀伤或怜悯,表明诗人虽然内心有所触动,但并不沉溺于对青春逝去的哀愁之中。
“杖屦消摇共来往”,这里的“杖屦”指的是老人的拐杖和鞋履,意在形容老年生活中的常态。诗人通过“消摇”一词,描绘出老人平静而缓慢的步伐,以及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来回游走的情景。
“更添林下一閒人”,这句则是说诗人自己也融入了这一自然景观之中。林下本为隐居或安享晚年的所在,诗人通过“更添”表明他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哲学态度,同时也保留了对生命易逝的感伤。王炎以淡定而深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面对人生无常却仍能保持内心平和的形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洛阳李教授丧北归
华阀晁科峻,寒毡洛学开。
燕山庭五桂,晋国手三槐。
风幕南烹养,涂车北首哀。
读书终不憾,九秩过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