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玩坐忘寐,启书对空缸。
惜哉皆陈迹,谁为足经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在东窗下所见之月的情景,充满了对月色的细腻感受和深沉的思考。
首句“逾望月弥晚”,诗人以“逾望”二字,表达了对月色的期待与月已偏晚的遗憾。接着,“宵分在东窗”一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夜晚,东窗前的场景仿佛已初具画面感。
“随风漏疏隙,散彩夺寒釭。”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月光透过窗户缝隙,如同细碎的银丝般洒落,与室内昏黄的油灯形成对比,月光的柔和与温暖似乎能驱散冬日的寒冷。这里运用了“夺”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明亮与力量,它不仅照亮了房间,甚至让寒灯黯然失色。
“留玩坐忘寐,启书对空缸。”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的痴迷与沉浸。他坐在窗前,久久凝视着月色,忘记了睡眠,甚至在读书时也忍不住被窗外的月景吸引,对着空缸(可能是指未装满水的水缸)继续欣赏。这种忘我的状态,体现了月色对诗人情感的深深触动。
最后,“惜哉皆陈迹,谁为足经邦。”诗人由眼前的月色联想到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感叹美好事物终将成为过去,而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并传承这些宝贵的记忆与经验,使它们成为国家治理的智慧呢?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反思,也是对时代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历史的哲思,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意境。
侍金銮,谪夜郎,他心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甚么仙,说甚么狂,说甚么文章声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平、汉曼倩、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
踞危矶,俯长江,这眼前更觉天空地阔,试凭栏远望,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伫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