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台归欲碍,花林出未通。
度簪先分影,转珥忽瞻风。
羞令挂缨阙,整插补馀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室内准备梳妆的情景。开篇“竹台归欲碍,花林出未通”两句,通过对比室外竹台和花林的阻隔与不通,表达了室内外空间的分界,也隐喻着女子的心情可能受到了某种影响或是期待中的障碍。
接着“度簪先分影,转珥忽瞻风”两句,则具体描写梳妆的情景。簪是一种古代女性用的发饰,诗中提到在整理头发之前先要调整这簪的位置,让其投射的影子得以均匀,这是对细节的精心处理。转珥,即旋转耳环,忽然间瞻风,或许是在感受着室内外的气息变化。
“双桥耀宝钿,阗阗密复丛”两句,通过对比双桥(古代妇女的眉形之一)与宝钿(珠光闪烁的饰物)的对照,以及阗阗声和密集的丛林,营造出一种既华丽又隐秘的氛围。
最后,“羞令挂缨阙,整插补馀空”两句,则是女子在调整衣领(缨)时流露出些许羞涩之情,同时她也在整理着发髻,填补那些不完美的地方。这里的“羞令”表达了一种含蓄的情感,而“整插补馀空”则展现了女子对自己的容貌和装饰极为讲究。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女子梳妆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一些微妙的情感波动。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独晚开。
应为花神无意管,故烦我辈著诗催。
繁英未怕随清角,疏影谁怜蘸绿杯。
珍重南邻诸酒伴,又寻江路觅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