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思 溪 觉 悟 寺 净 因 师 宋 /李 洪 思 溪 渺 渺 泛 兰 舟 ,檥 棹 临 津 得 自 留 。莲 社 不 知 三 伏 热 ,竹 林 独 占 一 庭 秋 。蒲 葵 喜 接 高 人 语 ,茗 盌 能 消 旅 客 愁 。所 恨 尘 缘 驱 逐 去 ,漫 留 名 姓 记 曾 游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缘(chén yuán)的意思:指人世间的世俗缘分,也可指红尘世界的一切烦恼和牵绊。
独占(dú zhàn)的意思:指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独自占有、控制某种权力、资源或市场。
伏热(fú rè)的意思:指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因为高温而感到闷热难受。
高人(gāo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有很高造诣的人。
客愁(kè chóu)的意思:指因思念他乡或离别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兰舟(lán zhōu)的意思:形容文采出众、才情高雅的人。
莲社(lián shè)的意思:莲社是一个古代的文学社团,指的是聚集文人墨客的地方。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群文人墨客的聚会。
临津(lín jīn)的意思:临津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重要关头能够冷静应对,不慌不忙,能够稳妥地解决问题。
旅客(lǚ kè)的意思:指旅行的人或乘坐交通工具旅行的人。
渺渺(miǎ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渺茫、不可捉摸。
名姓(míng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名字和姓氏。
蒲葵(pú kuí)的意思:指人的志向或才能超过一般人,具有非凡的气质和才华。
驱逐(qū zhú)的意思:将人或事物强制性地赶走或排除出某个地方或组织。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自留(zì liú)的意思:指自己保留、留下。
- 注释
- 渺渺:形容水势或思绪悠远。
兰舟:古代指装饰有兰花图案的船,象征高雅。
莲社:佛教社团,此处可能指文人雅集。
蒲葵:植物名,古人常用来遮阳或做扇子。
- 翻译
- 思绪在思溪中轻轻漂荡,我划着兰花舟,停靠在渡口,得以停留。
莲社的人们并未察觉三伏天的酷暑,我在竹林中独自享受着秋天的凉意。
菖蒲和葵叶欢快地迎接高雅的交谈,茶碗中的茗茶能消除旅人的忧愁。
遗憾的是,世俗的牵绊驱使我离开,只能留下姓名,记住这次的游历。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思溪泛舟,寻访兰若之景象。开篇“思溪渺渺泛兰舟”即刻画出一幅清幽的水上风光,舣棹临津,是指船只靠岸,得以停留,这里的“得自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接下来的“莲社不知三伏热,竹林独占一庭秋”,则是对夏日景色的描绘。莲社,即荷花之社,不知三伏之热,是说荷花在炎热的夏季依然清新脱俗;而“竹林独占一庭秋”则表现了竹林给人带来的一种凉爽和宁静,仿佛整个秋天的气息都被竹林所独占。
诗中的“蒲葵喜接高人语,茗碗能消旅客愁”,则是对禅意与茶香的赞美。蒲葵,即菊花,是清净之物,“喜接高人语”可能指的是诗人在这里听取了高僧的教诲;而“茗碗能消旅客愁”则是说茶香能够消除行者之愁绪。
最后两句“所恨尘缘驱逐去,漫留名姓记曾游”,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纷争的超然和对旅行经历的怀念。诗人感到尘世间的情缘如同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而自己则在这短暂的停留中留下名字,以作纪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禅意与茶香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双松图为陈叔谦赋
几年游宦红尘陌,处处垂杨荫华宅。
东风吹春入绮园,名花旖旎饶颜色。
东家锦幄笼牡丹,西家红药围雕阑。
髯松偃蹇挺孤秀,诗人移植庭前看。
陈生好事者,家有琴月楼。
绕楼不种閒草木,从人貌得双苍虬。
弹琴玩月有真趣,岁寒对此情夷犹。
披图一见之,如向徂徕野。
天风飒飒毛骨寒,恍讶奔涛座中泻。
却嗟举世爱妍华,得似陈生怜丑䰩。
抽毫为生赋,思与神俱清。
何当登生楼,试鼓三尺冰。
洗我平生尘土梦,刁萧听作松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