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欲前往华山却因天色未明而未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
首句“欲向青山涧壑行”,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的向往与期待,青山与涧壑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激发了诗人探索的欲望。然而,接下来的“春云又变晓阴轻”则揭示了天气的不确定性,春日的云彩变幻莫测,清晨的阴云似乎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这不仅影响了诗人的行程计划,也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不可预测的色彩。
“勾陈不遣惊禅定”一句,运用了道教中的概念“勾陈”,象征着宇宙的秩序与和谐。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云变幻与内心的平静相联系,暗示即使外界环境有所波动,内心的宁静与坚定(禅定)不会因此受到干扰。这种精神层面的自我调适,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一句“恐碍林间碧草生”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怀。诗人担心雨水可能会影响林间的植被生长,显示出他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爱护。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梅川莫令君拉苍山诸诗友用予松风首句为韵招予游金精至而盗作不果游走佛岩有感
此行为山来,至此事已非。
云火四地动,御风谁与期。
剥床渐及肤,欲去迷所之。
苍黄走涧谷,胜游翻在斯。
石梯盘七折,顿豁万里奇。
拥岩千脩篁,中著寒泉飞。
天壤有此景,惜我前不知。
逃难乃邂逅,自愧还自悲。
山风送万古,开辟知谁为。
亦有如我徒,慷慨来登兹。
罹难本因此,不悔仍攀窥。
天亦无如顽,更供爱日晖。
平生江海眼,此志良未痴。
忽忆家山远,寒马鸣相依。
母子各一方,而皆窘贼围。
欲归莽无从,痛毒沾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