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王微之》
《酬王微之》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一雨回飙蓐收炎曦不复畏金流

君家咫尺乘兴,想岸乌纱对奕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óuwángwēizhī
sòng / wángānshí

huíbiāozhùshōuyánwèijīnliú

jūnjiāzhǐchǐkānchéngxīngxiǎngànshāduìqiū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乘兴(chéng xìng)的意思:抓住机会,趁着兴头做某事。

回飙(huí biāo)的意思:形容速度极快,迅猛如风。

金流(jīn liú)的意思:金钱的流动。

君家(jūn jiā)的意思:指贵族或富人的家庭。

蓐收(rù shōu)的意思:指在床上收获,比喻不出门就能得到好处。

乌纱(wū shā)的意思:指黑色的头巾或面纱,也比喻隐藏真相或掩盖事实。

炎曦(yán xī)的意思:指炎热的阳光。比喻光明、希望。

一雨(yī yǔ)的意思:指一场雨,也可引申为一次变革或一次重大事件。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注释
飙:疾风。
蓐收:秋季的神祇,象征收获。
曦:阳光。
金流:比喻炽热的阳光。
君家:你的家。
咫尺:很近的距离。
乘兴:兴致勃勃。
乌纱:古代官员的帽子。
翻译
一场雨后,疾风助力收割,炎热的阳光不再畏惧金色的流淌。
你家近在咫尺,真是个适宜游玩的好去处,想象着你在岸边戴着乌纱帽下棋度过秋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雨后,与友人共同赏析景色的愉悦心情。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

“一雨回飙助蓐收”,这里描绘了一场及时降临的秋雨,为即将成熟的谷物带来了滋润,使其更加茁壮成长。雨后的天气转凉,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

“炎曦不复畏金流”,炎热的阳光不再让人害怕那炙热如同黄金般的光芒。这里暗示着秋天凉爽的气候,人们无需担心酷热的太阳。

“君家咫尺堪乘兴”,诗人提到友人的住宅,就像是可以随时踏上去探访的地方,充满了亲切和随意。"咫尺"形容距离之近,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

“想岸乌纱对奕秋”,这句中,“想”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想象,而非现实中的所见。“岸”可能是指河岸或湖边,一片乌黑的树木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奕秋"则是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与友人相处时的喜悦心情,展现了诗人在特定季节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王安石以其独到的视角,将秋天的气息和个人情怀融合,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宜春书事

饥寒驱出故山来,俗事如麻拨不开。

问我此行何所得,未尝识面有澹台。

(0)

太上皇帝閤端午帖子词·其八

和乐天申节,雍容物外身。

群生蒙长养,谁复识尧仁。

(0)

宋宫人分嫁北匠

皎皎千婵娟,盈盈翠红围。

辇来路迢递,梳鬟理征衣。

复采鸳鸯花,缀之连理枝。

忧愁忽已失,欢乐当自兹。

君王不重色,安肯留金闺。

再令出宫掖,相看泪交垂。

分配老斲轮,强颜相追随。

旧恩弃如土,新宠岂所宜。

谁谓事当尔,苦乐心自知。

含情理金徽,烦声乱朱丝。

一弹丹凤离,再弹黄鹄飞。

已恨听者少,更伤知音稀。

吞声不忍哭,寄曲宣馀悲。

可怜薄命身,万里荣华衰。

江南天一涯,流落将安归。

向来承恩地,月落夜乌啼。

(0)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五十三

宝应城南柳数枝,葭墙艾席是民居。

眼前境逆没诗兴,忽有小舟来卖鱼。

(0)

县官伐木入烟萝,匠石须材尽日磨。

(0)

谢人惠油炭·其二

阴崖冷彻骨,榾柮残无烟。

号寒冰氏子,炙背思负暄。

主君惠穷涂,施予无所偏。

炉分天地春,力夺造化权。

和气与俱游,死灰欣复然。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