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得得(de de)的意思:连续地得到、不断地获得
得到(dé dào)的意思:获得、取得、得到某物或某种结果
供养(gōng yǎng)的意思:供养指提供生活、食物、财物等物质上的供给,养育和抚养。
闺中(guī zhōng)的意思:指女子的内室、女性私人空间。
江城(jiāng chéng)的意思:指大江流域中的城市,特指长江流域的城市,也可泛指美丽的城市。
酒鎗(jiǔ qiāng)的意思:指酒杯或酒壶。
累垂(lèi chuí)的意思:形容劳累过度,疲倦不堪。
卖花(mài huā)的意思:指以卖花为行为的比喻,表示为了一己之利而牺牲他人利益。
琴囊(qín náng)的意思:指音乐家、琴师所携带的琴囊,比喻心中有一肚子的才情、艺术修养或学识。
素屏(sù píng)的意思:指没有色彩、图案的屏风,比喻言辞平淡无奇。
妆点(zhuāng diǎn)的意思: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 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乔吉 《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 、 天竺 ,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 、 万松岭 ,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 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1).装饰,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2).谓点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 午桥庄 小儿坡 ,茂草盈里。 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3).指修饰文字。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 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清 恭士 《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将梅花从江城获取,精心装饰在琴囊和酒壶周围的情景。"累垂"二字富有动感,暗示了梅花的繁多和垂挂的姿态。"妆点"一词则展现出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珍视,将其视为生活中的艺术品。"棐几素屏充供养"表达了诗人将梅花置于简朴却雅致的环境中,视其为闺房内的精神寄托。最后一句"闺中莫听卖花声",劝告闺中人不要被外界的花市喧嚣打扰,强调了梅花的独特地位和诗人对其静谧气质的维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厚意,以及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年的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美的崇尚和生活情趣的讲究。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日诗
始临东岳观,俄升若木枝。
萍实讵俦彩,合扇且惭规。
北林耿初曜,圆窗鉴早曦。
照庭馀雪尽,映檐溜滴垂。
徘徊匝花树,煜爚满春池。
柳阴裁靡靡,帘影复离离。
曾泉岂亭舍,桑榆忽在斯。
回戈安得中,长绳不可羁。
冲情爱景落,清宴惜光驰。
温晖徒已荷,深心窃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