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邪非,不必论。
向越奔,无不可,只恐仇吴似仇楚。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朝辞(cháo cí)的意思:指早晨告别,离开。
鸱夷(chī yí)的意思:指人心险恶,作恶多端。
愤心(fèn xīn)的意思:非常愤怒的心情。
愤愤(fèn fèn)的意思:形容对不公平、不正义的事情感到愤怒和不满。
还兵(hái bīng)的意思:指被俘虏的士兵被敌人释放后回到自己的军队中。
未足(wèi zú)的意思:不够,不足够
无辜(wú gū)的意思:指没有罪过或责任的人,也可形容某人无辜受冤枉。
无不(wú bù)的意思:没有不,表示全部都。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豫让(yù ràng)的意思:指在待人接物时,以和善、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主动退让、让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胥门》,以伍子胥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冤死者的同情和对是非善恶的沉思。首句“臣奢无辜为君戮”描绘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无辜被楚平王杀害的情景,接着“臣胥敢怒不敢哭”展现了伍子胥的愤怒与隐忍,他从楚地逃往吴国,复仇后又攻入郢都,但诗人认为这种残酷行为过于极端,“还兵入郢亦太酷”。诗中“愤愤心,还未足”表达了伍子胥内心的不平,他质疑楚国的怨恨和吴国的恩情。
接下来,诗人引用豫让和王裒两个典故,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不惜刺杀赵襄子,而王裒则是孝子,哀悼母亲而不顾世俗。诗人借此指出,对于是非的判断不必拘泥于表面,而应深入理解个中情感。最后,诗人以“一片鸱夷皮,裹骨难裹魂”象征伍子胥虽然肉体得以复仇,但灵魂的复仇更为深远,他担心这种仇恨会如同对待楚国一样蔓延到吴国。
整首诗通过伍子胥的故事,探讨了忠诚、复仇与道德的复杂关系,以及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情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文学见解。
西溪水色净于苔,画鹢横风绛帐开。
弦管旋飘蓬岛去,公卿皆是蕊宫来。
金鳞掷浪钱翻荇,玉爵黏香雪泛梅。
三榜生徒逾七十,岂期龙坂纳非才。
翠黛嚬如怨,朱颜醉更春。
占将南国貌,恼杀别家人。
粉汗沾巡盏,花钿逐舞茵。
明朝绮窗下,离恨两殷勤。
征虏亭边月,鸡鸣伴客行。
可怜何水部,今事谢宣城。
风物聊供赏,班资莫系情。
同心不同载,留滞为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