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通诸浦白,日隐乱峰明。
《越中行》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越 中 行 唐 /李 频 越 国 临 沧 海 ,芳 洲 复 暮 晴 。湖 通 诸 浦 白 ,日 隐 乱 峰 明 。野 宿 多 无 定 ,闲 游 免 有 情 。天 台 闻 不 远 ,终 到 石 桥 行 。
- 注释
- 越国:古代中国的一个诸侯国。
临:靠近。
沧海:大海。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小岛。
暮晴:傍晚放晴。
湖通:湖水连接。
诸浦:各个水道。
白:明亮如白色。
乱峰:错落的山峰。
野宿:野外露宿。
无定:没有固定。
闲游:随意游玩。
有情:有所寄托的情感。
天台:指天台山,位于浙江东部。
闻:听说。
不远:距离不远。
石桥:石砌的桥。
- 翻译
- 越国临近大海之滨,芳香的洲渚傍晚又转为晴朗。
湖水连通众多水道,显得明亮如白,太阳在错落山峰间若隐若现。
野外过夜常常没有固定处所,随意游玩也无需太多情感寄托。
听说天台山并不遥远,最终我将步行至石桥完成旅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越地漫游的景象和心境,语言简练而意境宽广。
“越国临沧海,芳洲复暮晴。”开篇即以壮丽的画面展现出越地的自然美。沧海波涛连绵,夕阳西下时分,芳洲在晚霞中重现一番清晰,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也反映了诗人胸中的豪情。
“湖通诸浦白,日隐乱峰明。”这两句紧接着描绘出湖水与山峦相间的景色。湖水如同丝带般连接着各个小湾(诸浦),而太阳隐藏在错综复杂的山峰之中,这些都是对自然界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画面的一种捕捉。
“野宿多无定,闲游免有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旅行的态度,没有固定的住所,在大自然中随意停留。同时,“免有情”则透露了一种超脱世俗情感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对自由和远行的向往。
“天台闻不远,终到石桥行。”最后两句,诗人听闻天台(应指天台山)并不遥远,便决定继续前行至一处名为石桥的地方。这里既有实地之行,也蕴含着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旅行经历,更通过这些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寻自然与心灵自由的诗人内心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黄孝先
日下东京旅,才华变世雄。
高门真伟器,正始得遗风。
鸣玉来江表,英声满洛中。
银钩专墨妙,犀柄擅谈丛。
一札公车诏,千钧矍相弓。
卿才归朴斫,英彀入牢笼。
佛寺题名塔,天家奏试宫。鹪■有短羽,亦恐附鸳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