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谒 毛 竹 间 先 生 宋 /邹 輗 不 辱 其 身 不 辱 亲 ,要 明 圣 学 尽 人 伦 。岂 为 媚 世 文 章 上 ,养 就 中 和 万 古 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辱(bù rǔ)的意思:不辜负,不辱没。表示不辱使命,不辜负期望。
古春(gǔ chūn)的意思:指古代时期的春天,也用来形容人年轻时的容貌和精神状态。
尽人(jìn rén)的意思:尽力使人满意;竭尽所能为人做事。
就中(jiù zhōng)的意思:指在众多事物中,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进行比较、评价,表示在同类事物中属于最好或最差的。
媚世(mèi shì)的意思:迎合世俗,追求虚荣,讨好他人
明圣(míng shèng)的意思:明智而圣洁的品质或行为。
人伦(rén lún)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等人际关系。
圣学(shèng xué)的意思:圣人的学问或学术,指高尚的学问或学术。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养就(yǎng jiù)的意思:培养、造就
中和(zhōng hé)的意思:指使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因素达到平衡,使之和谐统一。
- 注释
- 不辱:不会使自己或亲人受辱。
其身:自己。
亲:亲人。
要明:追求明白。
圣学:圣贤的学问。
尽人伦:遵循所有的人际关系准则。
岂为:绝不是为了。
媚世:迎合世俗。
文章士:写文章的人。
养就:培养出。
中和:内在的平和。
万古春:永恒的春天。
- 翻译
- 不让自己或亲人蒙羞,追求的是圣贤学问,遵循人世间的所有伦理关系。
绝非只为迎合世俗的文章家,而是培养出内在平和,永远如春天般美好。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邹輗对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的颂扬。首句“不辱其身不辱亲”强调个人言行应保持清白,不仅自身无愧,还要尊重亲人,体现了儒家孝悌为本的价值观。次句“要明圣学尽人伦”则进一步指出,追求的是对圣贤学问的深入理解,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人通过“岂为媚世文章士”一句,批评了那些只为迎合世俗而写作的文人,他们缺乏真正的道德修养。最后,“养就中和万古春”表达了对具备内在修养、能带来永恒和谐的人格魅力的赞美,这种人格如同春天般温暖且持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毛竹间先生为象征,倡导了一种注重内在道德修养,追求人伦和谐,而非仅仅追求表面文章的人生哲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宿龙华山中寂然无一人方丈前梅花盛开月下独
梅花如高人,枯槁道愈尊。
君看在空谷,岂比倚市门,我来整冠佩,洁斋三沐熏,亦思醉其下,燕惰恐渎君。
敬抱绿绮琴,玄酒挹古樽。
月明流水间,一洗世浊昏。
摹写香与影,计君已厌闻。
老我少杰思,尚喜非陈言。
五月十四日夜梦一僧持诗编过予有暴雨诗语颇
黑云塞空万马屯,转盼白雨如倾盆,狂风疾雷撼乾坤,壮哉涧壑相吐吞。
老龙腾拏下天阍,鳞间火作电脚奔。
巨松拔起十年根,浮槎断梗何足论。
我诗欲成醉墨翻,安得此雨洗中原,长河衮衮来昆仑,鹳鹊下看黄流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