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自生民来:自从人类诞生以来。
谁底其盛:哪一次能比这更盛大。
惟王神明:只有王者的神圣。
度越前圣:超越了之前的圣贤。
粢币具成:祭祀用的谷物和货币准备齐全。
礼容斯称:礼仪形式与之相称。
黍稷非馨:黍稷(祭品)并不只是香气。
惟神之听:只求神明倾听。
- 翻译
-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哪一次能比这更盛大?
只有王者的神圣,超越了之前的圣贤。
- 鉴赏
这段诗文节选自宋代诗人对于古代祭祀活动的描绘。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对古代圣王神明智慧的崇敬,以及对礼仪之重、祭祀之郑的认真态度。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表达了自人类出现以来,没有哪个时代能比得上当前的繁荣昌盛。这里的"谁底"一词,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强调当下的伟大,而"其盛"则是对这种伟大的肯定。
"惟王神明,度越前圣"则进一步强化了对古代圣王智慧的赞美。"惟"字在这里用以表达唯一、仅有的意思,而"神明"形容的是圣王超凡脱俗的智慧和能力。"度越前圣"则是在说,当前的圣王已经超过了之前的所有圣人。
接下来的"粢币具成,礼容斯称"描绘了一幅祭祀场景。"粢币"指的是用于祭祀的粮食和货币,而"礼容"则是指参与祭祀的人们的庄重仪表和行为。这里的"斯称"意味着这些都符合礼仪的要求,显示出对传统礼制的尊崇。
最后一句"黍稷非馨,惟神之听"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在古代文化中,粱(黍)和稷是祭祀时常用的两种谷物,而"非馨"意味着它们并不只是普通的供品。"惟神之听"则是在说,只有神灵能够真正领会这份敬意。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通过对古代礼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先祖圣明智慧的深深崇敬和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叶敬常祠下歌
北溟波浪几千里,南山倚石空??。
石工未刻厌水犀,石精化作万丈青虹霓。
青虹堕地饮水不肯去,即作叶侯捍海之横堤。
堤蟠三万二千尺,尽是南山倚空石。
叶侯驱石应有神,抔土丸泥真戏剧。
旧时天吴上平地,几处桑田为海水。
潮来汐去二百年,海波还变为桑田。
堤成侯去民安土,祠下年年闻社鼓。
馀姚编民十万户,仰视叶侯如父母。
侯之去兮不可留,桂为楫兮兰为舟。
侯之没兮神来游,芹香酒旨罗庶羞。
石堤捍海终不朽,侯德与之同永久。
南山苍苍,北海茫茫,馀姚之民兮,思叶侯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