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杂咏四首·其四》
《春日杂咏四首·其四》全文
清 / 费墨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深闭柴门绛纱只缘惜静避喧哗。

耽疏不入时流辈一味长吟度岁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避喧(bì xuān)的意思:避开喧嚣和嘈杂的环境,寻求宁静和安宁。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长吟(cháng yín)的意思:长时间地吟咏诗词或歌曲。

度岁(dù suì)的意思:过年,迎接新年。

绛纱(jiàng shā)的意思:绛纱是指一种红色的细布料,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情感。

流辈(liú bèi)的意思:指一代接一代的人。

入时(rù shí)的意思:指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时流(shí liú)的意思:指时间如水流逝,意味着时间的流动和变化。

岁华(suì huá)的意思:岁月的光景,指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

喧哗(xuān huá)的意思:喧闹吵嚷,声音大而刺耳。

一味(yī wèi)的意思:盲目地、固执地、一味地

只缘(zhī yuán)的意思:只因为身处在这座山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情景。"深闭柴门掩绛纱",诗人通过"深闭"和"掩绛纱",形象地刻画出主人公刻意避开尘世纷扰,选择在简朴宁静的环境中生活。"只缘惜静避喧哗"进一步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世俗喧嚣的厌倦。

"耽疏不入时流辈","耽疏"即沉溺于疏淡简朴,诗人表明自己不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宁愿独自享受孤独的吟咏时光。"一味长吟度岁华"则揭示了诗人以诗歌为伴,度过岁月的方式,体现了其高雅的精神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坚守,具有浓厚的隐逸文化气息。

作者介绍

费墨娟
朝代:清

费墨娟,幼名绳绳,女,阳新县湋源口镇尧治村人,阳新晚清时期著名女诗人。生于1869年1月(清代同治七年十二月),殁于1915年9月3日(民国四年七月二十四日),有《二如阁诗抄》手抄本传世。1915年(中华民国4年),费墨娟因病逝于家中,享年46岁。
猜你喜欢

浣溪沙

昨夜萧萧漏更长,一回经雨一回凉,秋来转觉梦无乡。

旧日寒衣重熨贴,当前影事几思量,为欢为怨总回肠。

(0)

咏怀·其十七

椒糈要百神,良以质好修。

吉凶且不问,行媒安所求。

养空若浮澜,逍遥与天游。

系俗多芥蒂,愚士众所囚。

兰舟不备楫,终焉逐下流。

逆流奋柔橹,不如委虚舟。

(0)

余自厦澳渡海,以藏书五簏寄榕城海舶中,抵台而书先至矣,检点无恙,率赋一诗

龙画螺书永不磨,沧溟其奈腐儒何!

年来况味齑盐共,天外沈吟岁月多。

萤火自今添熠耀,蠹鱼先我历风波。

古人未死真堪友,痛哭相逢又啸歌!

(0)

书感

几许匡时志已灰,中朝偏少出群才!

亲朋远别犀望月,儿女无知鸭听雷。

一去王嫱难复返,三呼宗泽有遗哀!

可怜春燕巢林木,桃李如今半废材!

(0)

卜居

经年避贼寇,迁徙无定宿。

有客晨过门,言善君平卜。

长揖前致辞,再拜发龟椟。

自从丧乱来,八口滞空谷。

供亿无故人,反噬有僮仆。

亲朋多白眼,群奸遥侧目。

入海愁蛟龙,登山畏虺蝮。

吾宁居九夷,负矢射麋鹿;

将委心任运,彫零依草木。

吾宁请长缨,中原竞驰逐;

将浮沉观变,憔悴匿林麓。

吾宁依刘表,附会救饘粥;

抑将说隗嚣,辨论穷反覆。

吾宁学杜甫,悲歌以当哭;

抑将效扬雄,清静自投阁。

宁百折不回,守身如守玉;

将模棱两可,与世同龌龊。绝温峤裾,将戏老莱服。

摇顾荣扇,将采陶潜菊。宁为辕下驹,将作云中鹄。

宁朝秦暮楚,将夜行昼伏。

宁去依他人,抑来为宗族。

宁四海为家,抑一枝自足。

吁嗟天下乱,举世方皆浊。

瓦釜竞雷鸣,干镆埋地狱。

豺虎横咆哮,麒麟遭鞭朴。

衣绣原非荣,披褐讵云辱。

世无平不陂,道无往不复。

詹尹将拂龟,贾生或赋鵩。

何者为吉凶,何者为祸福?

知几有神明,尚其再三告。

客闻呀然笑,释策止弗渎。

王绩醉为乡,志和船作屋。

在我求其是,到处皆安乐。

七子沉湎同,三闾清醒独。

用行君之意,何必问龟壳!

(0)

耕田

一番烟雨入新秧,翠毯平铺万垄长。

梅子黄时春草长,刺花白后野人忙。

扶苗几度锄非种,疾恶伊谁得不稂。

我笑望风迎大吏,何如植杖跪田旁。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